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努力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8日
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努力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
——陆昊同志在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暨第八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的发言
(2011年9月20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10年以来,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深入贯彻中央《纲要》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通过“我与祖国共奋进”等导向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通过在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开展“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青团员、“大学生自强之星”、“十佳少先队员”等评选表彰活动,宣传了一大批活跃在青少年身边的可亲、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通过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少年儿童“手拉手”、保护母亲河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通过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了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诚信和谐的社会风尚。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工作中,在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在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赛会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不辞辛劳,不怕艰苦,默默奉献,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精神状态和道德风貌,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全党全社会对青少年一代进行道德教育取得的重要成果。
应该看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全社会始终坚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主流道德观念,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充分证明了这些年来全党全社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强仓民道德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果。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也会给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道德状况带来强烈冲击。西方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渐次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比如城市新移民的生活单调化问题、社会成员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障碍问题、绝对贫困存在和相对贫困持久性问题、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权益维护问题等等,都被压缩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之中。如此快速的社会变革和层出不穷的新社会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思想的相互激荡、社会价值的多元冲突,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往往很难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和道德判断。思想影响行动,青少年的思想归根到底是受成年人思想影响的。今天,传统意义上影响青少年思想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在哪里?社会在传媒中,在网络上,在青少年熟悉的亲朋好友和社会成员中。当前,一些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出现了迷失。比如,有的青少年受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过分看重物质利益;有的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不能正确认识奋斗是事业成功的基本路径;有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各级共青团组织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精神,贯砌长春同志重要讲话要求,用各种方式动员青少年学习道德模范,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努力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
1.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当前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根本方向,就在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思想引导、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青少年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青少年在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的同时,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在多元价值并存、冲突的背景下,努力强化社会道德的基本底线。社会道德规范、道德要求是分层次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有在尽了基本的道德义务之后,才可能进一步形成更高的道德追求。很难设想一个不爱父母的人会爱他人、爱人民,一个不爱家乡的人会爱祖国、爱社会。一段时期以来不断出现的“毒牛奶”、假药、“地沟油”等现象警示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观念的同时,要下功夫对青少年进行正直、善良、爱心等基本道德规范的灌输,强化青少年从小树立真善美的基本道德追求,并对触犯基本道德底线的行为给予最严厉的社会谴责以及必要的经济和法律制裁,让每一个社金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在涉及基本道德底线的问题上是非鲜明。
3.引导青少年既尊重物质财富创造和合理利益,又保持精神追求和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感情。道德属于精神范畴。市场经济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对社会组织与个人的有效激励上,很大程度是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物质财富创造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但我们还要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改变人的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三条:一是信仰,二是利益,三是感情。我们尊重合理的利益,但一个社会还应实现信仰、利益与感情三者的合理平衡,而不能唯物质化、唯利益化。年轻一代对于物质有追求,这是正常的、合理的。但必须看到,无论物质财富如何丰富,物质终究不能完全替代精神的力量,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推动。如果没有精神力量,人们不仅无法克服和应对自然界带给人类的灾害和挑战,就连现代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都无法保证。看一看在每一次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党、人民军队和广大党员干部靠的是什么战胜困难?看一看在每一次出现极端天气面前,有多少普通劳动者冒着酷暑或严寒,为了他人的便利仍然坚守在保持城市正常运行的工作岗位上,是靠对物质的追求吗?不是,靠的是精神力量,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耍讲话中要求广大青年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这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社会成员在年轻时能有一点起码的、理性的对人民的热爱,他今后即便可以为个人谋取利益,也不会采取以牺牲他人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方式。
4.努力探索新的道德教育载体和路径。一要高度重视实践养成。部分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培养了与当地人民的感情,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最终选择留在那里工作;很多大型赛会志愿者,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感到了价值实现的快乐: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的“百村调研”活动,让机关年轻干部深入了解国情,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感情,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幸福的含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心灵上的触动和道德情感上的收获。二要引导社会观察。当前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学习和教育,二是自己的实践感受,三是社会观察。在社会现象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社会观察对于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我们要着力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社会矛盾,正确看待社会极端现象。三要选好传播路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既要看到真理本身的魅力,又要看到感情、信任、友谊在真理传播中的作用,还要善于运用情感、艺术和时尚的元素传播重要的思想和价值准则。不仅要解决好说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好谁来说、怎么说的间题。要特别重视文化艺术精品对青少年的感染力,用好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