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同志在2014年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华能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7日

在2014年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华能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杨军

2014年8月18日

(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各位老师、专家: 

大家下午好,2014年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华能班”(两期)于今天结业,共培训教师304人。今天能有机会通过结业典礼来和大家见个面、交个朋友,看望一下各位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我们首先要感谢华能澜沧江水电公司对我们的资助;其次,感谢中国青基会教师培训中心的各位老师和前来为我们授课的各位专家,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最后,还要感谢在座的各位参训老师以及已经结业返程的第一期的参训老师,因为大家放弃了暑假休息的时间,集中在昆参加学习、充电。 

 借此机会,我也向各位老师提几点希望。

一是抓好落实。各位老师集中七天来学习,聆听了许多名家、大师的言传身教,希望同志们回去后,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教育实践。学习、培训并非能立竿见影得出成效,而是必须要与学校实际、学生情况、教育水平相结合,才会有作用。否则,即使请一位专家到校去授课,其效果也是有限的。所以,请各位老师,将在昆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好,真正运用到我们自身的实践中。 

二是传授知识。此次培训,因为名额有限,还有许多老师没能参加培训,希望在座各位老师回校后,通过课间交流、教学讨论、公共课等方式,将这些专家、老师传授的知识、好的做法,讲授给未能来参训的老师,让他们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此次培训班的影响更大、范围更广。 

 三是勤奋学习。终身勤奋学习,这是为人师表的基本条件。俗话说,你给学生一杯水,那你必须有一壶水;你给学生一瓢水,那你必须有一桶水,所涵盖的道理就是要求我们人民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目前,就云南教师队伍的情况来说,素质高、学历高、水平高、年轻老师居多,我们的学校大多分布在民族、边疆、高寒山区,条件非常艰苦,许多教师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固化思维,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应付教学所需就足够了,常常有所懈怠,教学工作抓得不是很紧。因此,我想再强调的是,希望各位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要做先生,先做学生,我们老师就应该做一辈子的学生。我一直在对全省各级团干部强调,只有将我们自己定位为学生,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引导好他人。 

 四是创新观念。希望各位老师,树立不断创新的观念。我认为一个老师要成为名家、大师,成为村里、乡里、县里有口碑的老师,依靠的是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将育人和教书两者相结合达到创新,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掌握、了解课本知识和内容;课后教会学生为人、处事。要站好岗,一年、两年站好讲坛,三年、四年打好基础,五年、六年干出特色,七年、八年甚至十年做出品牌。最后达到每个学生都能适应你的教学方法,这就是老师自己的品牌。一个地方的贫穷,追根溯底是人才的匮乏,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注重创新,在每一堂课上创新,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创新。只有创新我们才能成为名家、大师,只有全省的名家多了,我们云南省的经济社会水平才具有长足的动力。 

五是敬业奉献。对各位老师来说,你们是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社会各个层面对老师敬业奉献的一种定义与认可。但在今天,我还是想强调这点,我们现在的老师尤其是工作在边远山村的老师,不见得全部都有那种坚守、坚持的精神,小部分老师常常是以基层工作为跳板,参加各种资格考试,离开工作岗位,并没有将老师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体现出来,没有铺路石的精神,没有深入乡村、扎根基层的信念。在此,我再次强调,树立敬业奉献的精神,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典型示范。 

 最后,祝愿华能澜沧江水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祝老师们事业有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