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战役”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7日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提出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政策解读

——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战役”

      【政策摘要】

实施园区升级工程,提高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实施产业集群打造工程,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增强配套能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创新和落实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切实改进服务,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实施融资服务创新、市场开拓推进、集群发展促进、信息化服务推进等工程,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使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迎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春天。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强滇之基在于强县。必须加快扩权强县步伐,最大限度下放经济领域、社会事务管理权限,赋予县市区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健全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争先进位,把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强化分类指导,加大以奖代补力度,鼓励县市区发挥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县域经济强县。

——摘自秦光荣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延伸阅读】

        让园区经济火起来

“十二五”时期,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靠什么?靠工业;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突破点在哪里?在工业园区发展。

2011年,我省全部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31.8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5304.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0.5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48%、工业销售收入的70.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76%。工业园区已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然而与省外工业园区相比,我省工业园区还存在数量少、体量小、质量差等问题,发展总体滞后。今年3月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大会,正式出台《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对用地、资金、机制等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我省工业园区发展进入了发展环境良好、政策支撑强劲的黄金时期。

       让民营经济活起来

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放眼全国,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在2011年评出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省仅有3家企业入围,全省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只占私营企业总数的23%。

正视差距和问题,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并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使云南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省制订了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既定战略目标:到2016年,力争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达9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50%;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培育10户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企业,5户以上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让县域经济强起来

如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发展资金筹集困难、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等制约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快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召开了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县域经济推进大会,并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大体制创新、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的用地得到保障,强化分类指导,加大以奖代补力度,鼓励县市区发挥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县域经济强县,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核心目标。

      【短评】

       正视差距奋力追赶

近年来,我省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与发达省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石,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园区经济是工业跨越发展的基础,打好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是实现跨越发展的“三驾马车”,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努力缩短差距,迎头赶上。

记者 祖红兵(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