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地震灾区群众温暖过冬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0日

       ●目前生活在高海拔的受灾户全部住进棉帐篷●86752名地震重点救助对象已得到妥善安置

 

 

去年12月14日,在彝良地震灾区雄块集中安置点民房重建工地,工人们正抓紧时间施工。据悉,全县48000余户民房恢复重建已完成投资2.4亿余元。 [记者 谢 毅摄]

“家里有几口人?一顶棉帐篷够不够住?暖不暖和?救灾临时过渡安置费领到手没有?”“我家有5个人,住在棉帐篷里比住在单层帐篷里暖和多了,补助都领到了。”去年12月17日,在彝良“9·7”地震灾区雄块村海子社袁光芬家的棉帐篷里,面对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张卫星的一连串提问,50多岁的袁光芬一一回答,并高兴地将领取补助的“一卡通”拿出来给大家看。

据彝良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彝良地震灾区生活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每户受灾群众都能住进棉帐篷,地震灾后确定的86752名受灾群众重点救助对象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中投亲靠友安置29947人,租(借)房屋安置25470人,发放和搭建帐篷2.295万顶,临时安置31335人,发放和搭建了3946顶棉帐篷。

为确保地震灾区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彝良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通过“户报、村评、乡审、县定”,核查锁定重点救助对象,对居住在高海拔地区单层救灾帐篷和防寒避冬条件差的受灾群众,采取动员投亲靠友、租用安全房屋、搭建棉帐篷等方式,让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到安全可靠的御寒住所。

1月7日,记者在彝良最大的过渡安置点之一的虎丘受灾群众安置点看到,单层帐篷里的受灾群众大多生起了煤炉,并在帐篷外加上了一层油布防风遮雨御寒。据介绍,虎丘村共有近5000人,现在还有1000多名村民住在帐篷里。县里为他们按户发放了生活取暖用的回风炉,发放钱款协助购买煤炭,并补助受灾群众买油布加厚帐篷。荞山乡是彝良地震的重灾乡之一,该乡成立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制定过冬物资申领程序和发放办法。截至目前,荞山乡已发放和搭建单帐篷1592顶、棉帐篷469顶,发放棉被9940床、毛毯440床、家庭包250个、取暖炉195台等大量过冬物资。

记者 蔡侯友 通讯员 龙 娇(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