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水窖托起“我的中国梦”--云岭大地抗旱救灾青春掠影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5日
希望水窖托起“我的中国梦”
--云岭大地抗旱救灾青春掠影
旱、大旱、特大干旱,旱魔还在肆虐蔓延。云南已连续五年干旱,发生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重,在云南历史上少有,罕见大旱正危及美丽的彩云之南这块土地,彩云之南备受煎熬。旱灾没有吓倒英雄的云岭青年--看!在抗旱救灾的第一线,到处都有团员青年的身影,一件件希望水窖在为灾区“润苗”!
燃眉之急 水窖圆梦
“我的家乡在马路乡岔河,每当入夜,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家里已经干了好几天的水缸,父亲一次次蹲在田边抽烟,愁眉看着地里就快被太阳烤死了的玉米。父母的双脚因为经常到山的另一边去挑水,也磨起了血泡……”会泽县马路乡马路小学六年级1班的廖青珍同学在“我的梦”主题作文的开头如是写到。
面对遭遇四年连旱的严峻形势,2012年10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爱心水窖”解决饮水困难的意见》。每一个青年都有一个梦想,但对于旱灾区青年及其家人来说,当前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洁净水喝、庄稼能顺利种下去。为认真贯彻《意见》的指示精神和安排部署,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帮助灾区群众圆有水喝的梦想,共青团云南省委迅速动员各级团组织大力开展云南省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号召全省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在全社会形成节水抗旱、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这也包括积极争取各兄弟省市区、中直机关、中央企业、部队等共青团系统的支持。
“1”是各级团组织通过组织化动员,倡导青少年每人每年自愿捐出1元钱;“X”是各级团组织通过社会化动员,倡导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捐款,积极参与到援建共青团希望水窖中来。
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
云南共青团组织在有效服务中心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等省委领导对共青团云南省委关于云南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的报告作出批示。
秦光荣书记批示:“这个活动好,请省水利厅配合支持。”
李纪恒省长批示:“团省委组织共青团组织、共青团员和青年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很好。希望努力把工作做实做出成效。”
仇和副书记批示:“很好!继续努力!”
省委常委、省高校工委书记李培同志对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云南各级共青团组织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2010年以来,云南共青团组织在全省16个州(市)75个县(市、区)157个乡(镇)346个村委会714个村民小组,援建共青团希望水窖16371件。这些水窖为云南农村地区的旱情缓解作出了积极贡献。全省92个县(市、区)共2.3万多名受旱灾影响家庭的大中小学生得到了资助。
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充分发挥青联组织优势,广泛动员广大青联委员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按照省委、省政府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的统一安排部署,省青联及时向广大青联委员发出了积极投身全省抗旱救灾的号召倡议,广泛动员青联委员围绕抗旱救灾实际,奉献爱心,捐款捐物,实施“爱心水窖”建设项目、开展“爱心志愿送水”活动等。
共青团昭通市委联合昭通市水利局、昭通市工商联合会以及各新闻媒体举行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暨希望水窖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以“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节水抗旱·奉献爱心”为主题。通过文艺表演、知识问答、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了节水护水相关知识,并通过社会化动员的方式,组织爱心企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青少年进行了“希望水窖” “1+X”公益活动现场募捐,当天筹集现金和意向性捐款320余万元。自公益活动启动以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广大青年、爱心人士、机关干部职工等踊跃参加,纷纷解囊奉献爱心。截至目前,昭通市希望工程基金专户收到现金和意向性捐赠款项470余万元,可为干旱缺水山区困难群众援建“希望水窖”1560口。
共青团弥勒市委强化措施,深入宣传,采取组织一次工作部署会、一次网络电视媒体宣传、一份倡议书、一个捐款箱、一次督促落实等“五个一”的形式,有力促共青团1+X希望水窖公益活动深入开展。以文件和倡议书的形式在电视、广播、网络、电台等媒体滚动播放,联合企业、教育局、机关部门发放各类倡议书4万余份;面向家长、教职工等广泛开展“捐一元钱·献一份爱”爱心传递活动,形成师生带动家长,家长支持孩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节水抗旱的良好习惯;分别在各大酒店、超市摆放一个捐款箱,引导住宿来宾和顾客参与随手公益。
共青团德宏州委联合德宏州教育局、州实施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开展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广大团员青年、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援建共青团希望水窖中来。截止5月14日上午,共募集爱心捐款94515.2元。
爱心之水 浸润你我
你走来,他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和激情青春汇成润泽心田的甘露。云南省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的启动以来,这一旨在倡导青少年每人每年捐1元钱为干旱地区筹款援建水窖,并以多种形式弘扬公益理念的活动,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当我们每天可以随意喝着纯净水、舒舒服服洗着热水澡的时候,很难想象全省还有500多万山区半山区的农民兄弟存在严重的饮水问题……”,“希望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节约用水这样随手可及的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参与到‘希望水窖一元捐’公益活动中来,自愿向云南山区半山区用水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关爱之心、倾注仁义之情……”面对可能持续的旱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18支云南青基会志愿者团队联合发出了“节水抗旱,援建共青团希望水窖”的倡议。从志愿者自身做起,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宣传参与援建“希望水窖”公益活动,成为一名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公益理念的传播者、公益风尚的引领者、公益事业的推动者。希望通过“希望水窖一元捐”活动帮助农民援建“希望水窖”,缓解山区缺水农户旱季用水问题。
云南青基会外围志愿者组成的润土互助工作组,一直致力于用公益的力量破解“三农”问题,并动员和培育更多人才与资源参与其中。云南遭遇连续干旱以来,工作组的志愿者们就将关注的目光放到如何帮助旱区群众解决人畜饮水及生产自救的问题上。今年立春时节,志愿者们来到了禄劝县屏山镇绿槐村,进行旱情需求及应对措施调研。在距离屏山街道约10公里、位于海拔1950.00米半山区的绿槐村,志愿者们目击了该村眼下正遭遇的旱情。绿槐村全村共有939户农户,3676名村民,以彝族、苗族为主;村民以务农为生,常用耕地面积4426.8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260.00元。经过调查,志愿者们发现,自2012年10月始,绿槐村境内几乎滴雨未下,降雨比正常年份少了一半以上,麦子、蚕豆等农作物减少50%-80%。往年亩产150公斤的小麦,今年只能收20公斤左右。初步估计,全村11个小组2908亩旱地,今年小春共计损失40余万元。其中,位于山顶的董家山、大红坡、龙潭山是最缺水的3个村小组,现在连人畜饮水都紧缺。大红坡的小组长张志泽说,“已经有三四户人家到山下干海子水塘拉水喝,除了喝还要拉水来浇两亩蚕豆,光汽油费就在140-150元之间,相当于一家三口一天的打工收入。”
知名艺术家、云南青基会爱心大使张国立先生为帮助云南灾区群众,率先捐出60万元用于帮助灾区群众修建共青团希望水窖,北京、湖北、贵州、重庆……全国各地的青年们纷纷伸出热情的手,省内的青年、企业家们也不甘落后,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徒步红河(撒玛坝梯田)、徒步环滇等公益筹款活动、“微水洗车”、捐赠部分销售利润等多种形式支持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
由23名省、昆明市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耿嘉、罗智、崔爽等积极参与到了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中,并担起了活动形象大使,并为云南的贫困学子捐赠了20078本字典,300床棉被,100个希望水窖,还将资助先心病患儿3名。
为帮助富民县的缺水农户援建“希望水窖”,由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云南汇杰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青基会金果爱心志愿团队等各界爱心团队在南亚风情第一城广场举行了“节水抗旱、共青团希望水窖一元捐”公益活动,共筹得善款14237.6元。活动中,孩子们把亲手绘制的画作共计100余幅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画作品进行现场义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为富民地区的贫困农户援建“希望水窖”。“孩子们的画是有价的,但这份爱心是无价的”,一位花50元买下孙子画作的奶奶说。“我只是想给我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父亲花2000元买下了孩子的画作,这位父亲说,自己参加过很多爱心活动,而这一次,出份力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户之余,还想给孩子树立善良、正直的榜样。“我想帮助山区的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可以喝上干净的水。”跟着妈妈路过活动现场的一位小朋友也从画架上挑选了一幅画,和妈妈一起排队等待付款,小朋友说,画买回家后,会高高地挂在自己的房间里,留作纪念。
“做节水推动者,带动家人及身边人一起为节水抗旱努力。”这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们共同的呼声。学校全体师生极响应“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的号召,提出“自筹一元钱帮助旱区”的倡议。在近半个月时间内,孩子们拿出玩具、旧书到校门口义卖,也有班级自发组织上街义卖报纸,还有的学生当起“清洁工”,在学校或到街上捡塑料瓶子、易拉罐和纸板,卖给收废品的人,有的学生甚至捐出了上学期的奖学金。而师大附小金牛校区六年级的小朋友更是自办了一份班刊,在校园和校外义卖,将义卖的所有钱捐出来,帮助旱区援建水窖。“我们一定要将节水环保的生活习惯保持下去,并倡导更多小朋友也参与到其中。”范逸韵同学感慨:“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一起来做‘节水小标兵’。”
除小学生们在行动,爱心企业也积极响应“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的号召。3月份,云南青基会“摩尔农庄公益基金”成立,首期注入资金100万元。其中,30万元就用来支持该活动援建100个希望水窖,用以缓解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乡华严村和楚雄州南华县一街乡团山村的干旱问题。来自昌宁县的张明泽、南华县的夏宏分别代表旱区的村民领到了希望水窖牌,期待希望水窖的建立,能让旱区的村民在旱季喝上水。该农庄今后每售出一罐核桃乳产品,就有两分钱就将注入到公益基金中。
网络公益 随手抗旱
干旱,一场无法言说的灾难。灾情就是命令,云南省共青团借助新兴媒体的网络和手机,第一时间快速动员青年,第一时间发起节水倡议,第一时间进行祈福救灾……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云南共青团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等阵地,再次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快速的反应,更全面的报道跻身抗旱救灾的第一方阵。在共青团和云南志愿者的积极号召和动员下,云南网民更广泛而深入的参与,成为一个富有担当精神,乐于扶危济困的群体,在网络平台上流淌的人间大爱被升华到情感的沸点,对大旱造成的锥心之痛成为网上悲情的冰点……共青团组织和各位网民,群策群力在虚拟世界开辟了一个特殊的新战场。通过网络将线下云南青年抗旱救灾的迫切愿望转化为网络化的群众活动,展开了一场云南的网上抗旱救灾大战役。
3月11日,云南省青基会“淘宝透明公益网店”共青团希望水窖“一元捐”、“捐一件”公益项目正式上线。通过登录设置于淘宝网的云南青基会“透明公益网站”,拍下“一元捐”,就能为云南旱区“共青团希望水窖”捐出一元钱。这一新鲜捐款模式已经得到了众多网友关注。一位爱心网友捐款后留言说:“一元钱不多,可也是一份力量,一份爱心和一份希望。”通过这一便捷的网络平台,呼吁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活动中来,淘宝达人们可以通过这一便捷的方式向希望工程捐款,真正体现平民公益、人人公益的社会正能量。活动将通过各级团组织的号召,以网络加手机短信的形式,组织动员全省广大青少年开展节水节电活动,为全省抗旱救灾、建设和谐云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徒步环滇 传递爱心
3月22日,近百名志愿者从滇池海埂观景大坝湿地公园起步,徒步环滇池,三天行走110公里,用行动倡导节水抗旱,同时为援建希望水窖筹集善款。20个队、80人参加了全程110公里徒步;34个队、130人参加了后两天半程60公里的徒步,另有一些市民报名随行一段路程。此次活动吸引了大批在校大学生、单位员工、户外驴友和广大市民参与,他们中年纪最大的近60岁,最小的仅12岁。
志愿者们出发前,一名63岁的老人捐出10元钱,老人说:“我只带着一点买菜钱,都捐出来给你们,鼓励大家都为抗旱贡献一点力量。”“我们不奢望我们三天徒步110公里的苦行能感动上天,能够迎来春雨,但我们真的希望能够打动我们的父老乡亲,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旱情、节约用水、帮助乡亲,援建‘共青团希望水窖’!”徒步志愿者小张感言。徒步活动设计了“我为乡亲省瓶水”、“我为乡亲背瓶水”等体验活动,每个志愿者都背着数瓶纯净水徒步,让志愿者真正体会到偏远旱区乡亲背水喝的艰难。
今年春季,青基会润土互助工作组联合AA乐行、益行等志愿者团队和高校“三农”社团,多次组织志愿者到禄劝、寻甸、禄丰等地的七个项目村进行旱灾调研,并发出抗旱救灾呼吁。云南青基会润土互助志愿团队总监尚荣才介绍,此前已得到众多爱心企业和好心人捐款20余万元,但仍无法满足贫困地区的抗旱需求,因此希望“徒步环滇”的活动能吸引更多社会关注,筹集更多爱心资金,帮助贫苦旱区人民援建水窖,度过难关。
旱考面前没有旁观者,一人浇上一桶水,沙漠也能变绿洲!云南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或投身一线、主动作为,或坚守岗位、日夜奋战,满怀对灾区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挺身而出,积极向灾区人民群众伸出援手,号召全社会献上爱心。在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支持下,今年实施1+X公益活动以来,截止到2013年4月28日,全省团组织积极开展公益活动,筹款共计15343531.2元,其中,通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一元捐到账资金5600157.6元,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募集捐款9743373.6元,可以援建5000余件共青团希望水窖,切实帮助5000余户云南山区、半山区饮水困难群众实现水窖梦。另外,省外各级团组织也积极开展行动,支持云南共青团的“1+X”希望水窖活动,分别组织动员,截止目前共计捐款39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