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解读习主席阐释中国和平发展基因的“四观”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8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文化、历史和民族基因等角度阐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是习近平首次用“四观”的概念阐释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民族基因。
国学大师曾璞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提出“四观”既有世界的眼光,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四观是由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提炼出来的精华,涵盖了儒、释、道、墨等多家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路标。”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季羡林先生对“天人合一”的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查阅资料可知,“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的最显著的特征。
曾璞表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贤提出的“天人合一”在当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是不破的至理名言。“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今的‘天意’代表做事情要符合逻辑规律,要代表正能量和正义。天人合一就是表示人做的事情不能逆天。”
他还表示,“天人合一并不遥远,俯拾皆是。做好事、正义的事,要有对的方法。要是做坏事,即使事情谋划得再好,天意也不允。人本身就是自然,道也是自然,所以要顺天。顺天意,尽人力,诸事可做。”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协和万邦”原出自《尚书·尧典》,书中原句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意思是公正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