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1日

    导读:6月10日,第2届中国一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闭幕。

   累计外经贸成交210.3亿美元,比首届增加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签订外来投资项目508个,项目签约资金总金额为7082亿元人民币,比首届增加1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签约项目涵盖旅游、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商贸、教育、环保、现代物流等领域……

   南博会已经成为一个集聚经贸交流、对话合作功能于一身的平台,同时也是全球商贾竞争、沟通、合作的大舞台。

   从高层论坛到服务贸易,从商品贸易到投资合作,从经贸合作到文化交流,2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南亚博览会播种友谊、凝聚梦想、绽放繁荣。

   从“博览南亚,荟萃春城”到“扩大服务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加快互联互通,共建经济走廊”,南博会向南亚乃至全世界递交了一份“8+1>9”的完美答卷。回答着 “中国—南亚博览会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样的历史命题。

    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全新平台

整整5天,参与盛会的人们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人流,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齐聚于此。谈合作,签协议,买卖商品,空前热闹。

当然,走过2年的“中国—南亚博览会”所呈现的东西,绝不仅仅只是“赶集归来”的欢乐和“盆满钵满”的喜悦。

回视仅仅历时二载的南博会,已朝着预期目标奋步前行,推动和促进中国与东盟以及南亚国家之间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与合作框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不断将各国之间更加紧密的、互惠互利的双边关系推向新高峰。

应时而起,应运而生,在造就它的大时代中为大时代本身而推波助澜:

展会结合、多个论坛同时举办、各种经贸活动好戏连台,连续2年成功举办的中国—南亚博览会搭建了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有效平台。

每一年,中国和南亚国家领导人、部长级官员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都共同出席,商品贸易额、国际签约金额、国内签约金额一次又一次创新高,精彩纷呈的中国—南亚盛典也在这里亲密交融、激情碰撞。

特别是今年,与首届南博会相比,本届南博会在内容上最明显的变化是新增了层级更高、更具实际内容和决策功能的中国-孟加拉、中国-斯里兰卡经贸联委会,新增了对南亚国家更有吸引力的南亚国家发展援助高官论坛以及首届中国-南亚科技部长会议。

参展各国对本届南博会的重视程度让人瞩目。包括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尼泊尔总理柯伊拉腊、马尔代夫副总统贾米勒等在内的各国首脑出席了此次南博会的开幕式。

中方邀请与我国建交的7个南亚国家安排副部级高官参与南博会组委会,南盟秘书长也以观察员身份参与组委会。

分析人士称这将有利于建立国际化机制,为今后中国-南亚自贸区的建设打下基础。

同样,第9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东南亚-南亚电视艺术周、中国-东盟行业合作会议等系列活动,则为中国、东南亚及南亚贸易合作及交流搭建平台,并取得丰硕成果。

南博会,已不仅仅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大舞台,也不只是东南亚、南亚和中国三大市场交相争辉的舞台,已经成为吸引世界关注聚集的舞台。

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副局长贾国勇表示,“南博会已成为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在首脑外交、经贸合作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博会就像催化剂,推动中国与南亚各国交流。”正如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所说,本届博览会得到了中外客商的广泛赞誉,普遍认为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与南亚对话合作的重要机制之一,成为推动中国与南亚多领域、多层次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分享商机的重要渠道,在中国与南亚的互利共赢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打开国际贸易交往新天地

走进南博会南亚国家展区,精致的手工艺品、五颜六色的服饰、璀璨的珠宝首饰让这里充满浓郁的南亚风情。

来自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参展商参会,锡兰红茶、印度香料、阿富汗地毯等特色商品集体亮相。这些商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参观者驻足,深受人们的喜爱。

“没想到博览会的效果这么好,寻求合作的人数也多得出乎意料,以后我年年都来参加南博会。” 斯里兰卡参展商对博览会聚集商机的平台效应赞不绝口。

“中国—南亚博览会自升级以后,从办会规模和国际化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来自阿富汗的地毯商人穆哈穆德已经多次带着地毯来到昆明参会,在他看来,南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里可以拓展自己的商业范围。

不少南亚参展商认为,在中国进行的贸易往来中,经商条件非常便利,商品流通渠道非常畅通,商业机会越来越多。不但在经济效益上非常可观,更能在经商过程中结识很多友好的中国朋友。

事实上,从2007年的南亚国家商品展到南博会,已经有7年时间,当地民众对南亚商品已经不陌生。

如此热度彰显出南亚商品的吸引力,也招来更多南亚客商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