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提案情况综述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0日

  来源:云南日报 

 

  3月3日至1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40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大会主题、站在全局高度认真履职,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踊跃发言、共商国是,为追梦新时代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本次大会,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103件,涉及对外开放、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

 

  深度产业合作助力云南高水平开放 

 

  今年两会上,一个重要的议程是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拥有独特区位优势、正在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如何抢抓新机遇、寻找新的发力点实现更深层次的开放,成为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中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及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节点,近年来,中缅产业合作在电力能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进程需要加快。”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刘卫红在调研中发现,中国在缅各类园区建设,在引资和管理方面基本还是国内模式的翻版,难以适应未来园区的招商引资、持续经营需要。 

 

  为此,刘卫红提交了《关于加强产业合作,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提案》,呼吁借鉴其他国家在缅合作建设园区的成功经验,制定中缅高层互访及各类合作机制,加强企业对缅甸国情、投资政策、投资合作方式等内容的培训、宣传、引导,主动应对缅甸投资环境及当地在环保、生态、就业等方面的诉求,促进在缅中资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

 

  产业合作是实现深度交流的基础和纽带。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李学林认为,科技辐射中心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点之一,应立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加快建设农业科技辐射中心,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先行先试,支撑农业“走出去”。

 

  李学林提交了《关于支持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的提案》,他建议国家支持云南加强周边国家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现状、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等情况的研究,启动世界作物园建设,培育国际大科学工程,增强云南科技的引领作用。从国家层面加大经费支持,建设国际合作和公共研究重点实验室,制定外国科学家培养和合作计划,支持每年定期举办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等工作,以深度产业合作助力云南高水平对外开放。

 

  用心呵护让美丽云南惊艳全世界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对云南来说,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欠发达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足、管理缺失、垃圾不能有效处理的问题,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杨鸿生提交了《关于建立完善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活两污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长效机制的提案》。

 

  杨鸿生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相关制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同时,强化技术支撑,尽快编制出台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并依托互联网、在线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农村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何春则关注餐厨垃圾的去向。她认为,餐厨垃圾处理不当极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解决餐厨垃圾有效处置和综合利用问题,需要国家、各级政府和各相关企业以及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她提交了《关于制定出台〈餐厨垃圾管理条例〉的建议》, 建议站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制定出台条例,加强对收集、运输、加工泔水企业的监管,给餐厨垃圾回收处理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扶持和相应的税务优惠政策,提高民营资本的投资信心,引导其合法诚信经营。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何庆从严惩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角度,提交了《夯实生态破坏处罚机制的建议》。她呼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修订立法,调整定罪标准,在评估危害后果上,不能只看显性后果和直接损失,更要看到隐性危害,综合评定破坏行为的罪与责,让处罚责任与犯罪行为相适应。

 

  聚智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阶段,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成了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们心中的牵挂。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谌爱东调研中发现,深度贫困地区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长以及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其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为此,他提交了《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激发边境少数民族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建议》,提出要培育健全新时代农村农民讲习所,成立新时代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民族文化广场,组织参观团增长群众见识,多种形式激发脱贫致富的强大内生动力。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徐建国希望通过产业扶贫来带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他认为,深度贫困地区群众产业单一或者无产业,导致收入来源不稳定,当务之急是要引导企业进入这些地区拓展发展新产业。他提出了《破解农村产业发展关键,推动产业扶贫致富》的提案,呼吁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相结合,解决农村产业主体“抵押难、担保难、贷款难”问题,积极壮大农村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向现代企业化运作提升。

 

  在大量的慰问演出和走访调研中,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宗庸卓玛发现,在深度贫困地区,文化生活短缺、文化生活质量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情况普遍存在。为此,她提出了关于《精准施策补齐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建设短板》的提案。

 

  宗庸卓玛建议,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戏台、剧场、文化广场、图书馆、电影场等项目的建设;组织各县文化馆专家,召集乡村文艺人才,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创作排练一批充满正能量、有时代感、有艺术品位的作品;明确对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服务设施建造、运营、保护、维修管理单位,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多措并举补齐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发挥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让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享受到均等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尹瑞峰 实习生 马春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