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族团结生命线 云南各族少年心向祖国手拉手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4日

   来自大理的白族小女孩董思睿对参加“各族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的经历记忆犹新:“来到首都看到了北京作为国际都市的繁华,在和其他省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还交到了很多朋友,虽然我们生活习惯不同,但很多想法都非常相似。我希望能有机会和更多民族的小朋友手拉手,成为最好的朋友。” 

 

  五年来,全省少先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手拉手”系列活动。围绕筑牢民族团结生命线、共建共享促和谐的要求,全省城区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结成了“手拉手”对子,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少先队员通过“手拉手”互助活动、“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情感关怀、课后辅导、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和互助活动。  

 

  “手拉手”奏响民族团结交响乐 

 

  2016年8月21日至26日,云南省少工委组织云南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少先队员代表共计30人参加了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举办的2016年“各族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 旨在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闭营联欢会上,来自红河的哈尼族“舞蹈小王子”白睿激情演绎拉丁舞、现代舞和街舞,队让来自全国的队员和辅导员老师都感受到了云南少数民族少先队员们的热情。少数民族的小队员不仅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友谊还得到了身心的锻炼,有的小队员在日记本中这样写到:“来到北京参加活动我感觉很骄傲、很自豪,回到家乡,我要把这段美好时光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和同学,我也制定了自己的新目标,我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红河州少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引领为重要抓手,大力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民族团结共进步”“民族团结手拉手”等促进民族团结的相关活动,开展民族团结主题队会3000余次,覆盖少先队员12万人次。 

 

  近年来,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和全省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举办的“各族少年手拉手”活动异彩纷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族少年儿童参加,他们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培养爱国情怀,了解建设成就,认识自身责任,享受快乐生活,培养了各族少先队员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朴素感情。 

 

  “手拉手”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 

 

  省少工委结合“大理州青少年生态文明志愿行动示范区”建设,开展了大理州青少年“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环保主题队日活动和生态文明“一行动”。创建环保志愿服务试点16个,创新深化“1助1,1帮5”青少年生态监护模式,积极开展环保团队课比赛,组织动员20余万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洱海保护和“三清洁”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在生态环保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年来,全省各级少先队高扬队旗,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服务大局为主线,以实践育人为重点,以自身建设为保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少年儿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谱写了云南少先队事业的绚丽篇章。

 

  “手拉手”建设互帮互助风景线 

 

  昆明市在“手拉手”互助活动中,协调西山区书林一小为福贡县拉甲木底完小寄送了900余套崭新的爱心校服。“手拉手 结对子”活动让昆明市新迎一小优秀少先队员和阿子营中心学校留守儿童代表互换了心愿卡、结成了对子。普洱市城乡少年儿童“结对子、种文化”社区关爱活动上,文化辅导员为16个社区的留守儿童提供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小小讲解员、图书阅读免费辅导,进一步提高了留守儿童整体文化素质。通过“手拉手”互助、“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活动,让留守儿童交了更多的小朋友、大朋友,感受到了互帮互助的充实感和被关爱的幸福感。

 

 

  通过“手拉手”活动,少先队员们与党团员大朋友一起话梦想、齐学习、共进步;一起为灾区小伙伴们奉献爱心、表达祝福;一起和留守儿童结对,圆梦微心愿,同快乐、齐分享、促成长;一起小手拉大手,争当“环保小卫士”,开展生态监护活动,为建设家乡、保护环境贡献力量,少先队员们还开展了“爱读书、读好书”“红领巾与好书相伴度”行动,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养。如今, “手拉手”互助活动已成为牵动党政、社会关注、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的品牌实践活动,“手拉手”的暖流在学校、社区、农村和谐流动,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