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学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团体风采:云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会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6日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0 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设学校”,西南联大撤走后,更名为昆明师院附中,后又改为云南师大附中。2003年8月,云南师大附中搬迁至昆明市高新区。为盘活国有资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适应云南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云南省教育厅和昆明市教育局批准在云南师大附中原址上创办一所国有民办性质的完全中学——云南师大实验中学。学校传承西南联大附中、云南师大附中70 余年厚重历史的积淀与辉煌,汲取云南师大附中优秀的教育资源和办学经验。以打造学校“灵魂”为根本,以“爱+智慧”为引导,以教学为中心,把德育放在首位,以“高起点、严过程、优目标”的管理,形成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重学生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特色。学校不断优化办学结构,突出“特色”,开设了初中德语班、高中艺术特长班、美国直通车国际班、初高中校本选修课,并实行高中、初中学生学分管理。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校团委是校党支部和团省委、团市委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联系广大团员青年心灵的纽带,担负着团结和教育青年学生,执行党的青年工作方针,培养青年共产主义者和优秀学生骨干队伍,拓展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任务。校团委设有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外联部、纪检部和社团联合会,下设教工团支部、高中团支部、初三团支部3个团支部及初一、初二年级少先队大队部。在学校建设中起到上传下达、自我管理的作用。
一直以来,我校团委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紧贴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各项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服务为基”的宗旨,坚持“立足常规、抓好重点、打造品牌、寻求创新”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统揽,以品牌活动为垂范,以团的规范化建设为基础,结合新形势和青年学生的新特点,不断进行团建创新,大力推进团员先进性教育、团队组织建设、社团建设、志愿服务等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团员先进性教育富有成效;各团队组织考核机制基本完善;志愿服务正蓬勃发展;校园文化已成体系:每年3月的学雷锋系列活动、4月的缅怀先烈纪念活动、5月的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6月的“青春成长”系列团队活动、7月和8月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9月的尊师重教活动、10月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12月的纪念“一二 九”运动系列活动等,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也充实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此外,校园小舞台成为我校特色亮点活动长期举行。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发展,迄今已建立有学生社团总计30余个,成为我校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校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各自特长,在学校团委的引导下,以团员、青少年为主体,自发组织建立起来的群众性团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中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校团委通过建立和发展学生社团组织,来激活团员青少年的活力,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从而培养了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中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对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和维护学校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由团委直接领导,由社团联合会干部进行定期的监督和管理。社团活动做到定时、定人、定点。定时——周期性活动一次,定人——每个社团不少于10人,定点——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脑房、教师健身中心为固定活动场所。聘请不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担任社团辅导老师,社团注册每一学年一次,社团活动做到有章程、有计划、小结、有活动记录、有展示。社团活动经费由社团自筹解决。现仍活跃在校园内的社团有篮球社、乒乓球社、心理社、TK街舞社、苍叶动漫社、文学社、摄影社、电影评析社、汉风雅韵社、团子手工坊DIY社、戏剧社、高达模型社、慕光诗社、微电影社、绘画社、舞蹈社、墨雨广播剧社、轻音社、芒星社、羽毛球社,共20个学生社团。
通过经常性思想教育和各种学习、积极推进先进集体建设与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很好地发挥了我校共青团组织在培养创造型人才和建设和谐校园中的应有作用。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各班班主任、广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团委工作顺利开展,并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团员的认可,先后多次被评为“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昆明市五四红旗团委”和“昆明市共青团先进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