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学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工作回顾:大理学院学生会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6日

  坚定信念  勇于担当   

  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中历练成才 

   

  校学联在校党委、省学联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团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学校育人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促进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校学联始终把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的指导思想作为重要任务,在校党委领导下,积极配合团组织,依托校、院、班学生组织,运用各类宣传平台和活动阵地,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政策宣讲、社会观察、仪式教育、道德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定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积极配合校团委,以“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为契机,举办了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纪念大会、座谈会、经典诵读大赛和汉字书写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学院、班级、学生社团为单位,自主组织开展了“向国旗敬礼”每周升国旗活动、建党90周年、建团90周年、 “喜迎十八大”等系列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学生骨干培养,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主要依托,以校院两级学生干部培养为主要培养对象,先后举办5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5期校学联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0期学生干部论坛、70余场各层次培训活动。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学校育人目标,以加强学风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联积极寻求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将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健康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配合校团委举办了5届校园文化节、参与主办了5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5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结合我校实际,校学联自主举办了“宿舍文化月”活动、“学海杯”系列球赛、周末文化广场、校园达人秀、诚信考试教育活动、跳蚤市场、主持人大赛、留学生论坛、中国传统节日纪念会等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的文化活动300多场,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托学生社团联合会加强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管理、培养、扶持和引导,促进各类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探索试点学生社团星级评定,完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学生社团活动质量,连续举办11届学生社团博览会,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1000多项,学生社团数量从2007年的38家发展到现如今90家。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代表广大同学,以维护学生权益为抓手,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校学联积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努力维护青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学生工作事务、监督学校民主管理。先后主办10期“我与学校领导面对面活动”、10期“3·15”权益日系列活动、4期1+X水窖爱心捐款活动、5次共创和谐后勤三方会议、10次“文明就餐”倡议活动、5期“校园魅力商家”评选活动、1期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等,搭建起师生之间互动、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学校能够直接倾听到学生的意见、建议和心声。设立食堂监督岗,组织学生参与食堂餐饮卫生、价格质量、就餐秩序的监督,先后受理、反映300多起投诉、建议。设立失物招领平台,义务收集广大学生的丢失物品,其中100多件失物已得到认领。建立维权服务信箱,收到各类信息百余条,并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与社会各界多方合作,为贫困生提供500多个临时或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三自”委员会坚持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参与宿舍管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反映同学意愿,维护学校稳定。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以拓展学生素质为导向,扎实推进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配合校团委组织广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屡受到团中央、团省委的表彰。2010和2013年,两次直接组建学生干部实践团到我校扶贫挂钩的云龙县关坪乡和弥渡县密祉乡开展社会实践。2013年,直接组建大学生骨干实践团的赴弥渡县密祉乡实践活动。在历年的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大理国际影会及云南省第八届农民运动会等赛会期间,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各项服务工作。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每年都定期组织开展义务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崭新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志愿服务多次获省、州表彰。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校学联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先后举办“考研手拉手”、四六级公益讲座及培训20多期。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践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全面促进学联科学发展。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组织的发展也很快,很多校级组织应运而生,但存在缺乏统筹、效率低下、资源不集中等问题,校学联主动适应发展要求,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学联地位,促进青年工作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2009年,经校党委同意并报备省学联,我们整合全校学生组织,在原校学生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云南高校首家学联,将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三自”委员会及校属学院学生会纳为其团体会员。为规范校学联组织运行,由原校学生会主席改任校学联主席并兼任校团委副书记,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三自”委员会主席兼任校学联副主席,校属学院学生会主席全部增补为校学联委员。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将原校学生会各部整合升格为中心,实行总监负责制,设立了秘书处、行政财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公关媒体中心、审计监察中心、发展战略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9个部门,并全部与校团委工作部门合署办公,优化了团学组织结构,节约了团学工作资源,提升了团学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团学干部的培养效率。同时,完善了校学联会议制度、财务资产制度、干部选拔考核制度、工作记录制度、值班服务制度及议事决策机制,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及主席团会议。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活动,广发与省内外高校学生会建立了密切联系;注重校学联学生干部培训,除校内培训外, 有1人次参加过团中央培训活动,有15人次出国学习交流,有20多人次参加省级培训。 

  各位代表,同学们,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忘不了校党委、省学联无微不至的关怀,忘不了校团委的精心指导和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整个学联系统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全体学生干部的辛勤付出,更少不了全校学生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在此,我谨代表大理学院学生联合会第一届委员,向各级领导、全校老师和所有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上的广大学生干部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服务学生的意识、能力和实效还有待提高;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考核还有待改进;工作体系和品牌建设还有待完善。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要不断改进、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