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心功能 服务广大青年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2日

西畴县新马街乡位于县城西南部,乡政府距县城49公里,全乡最高海拔1660米,最低海拔740米,平均海拔1320米。辖坪坝、马街、坡头3个村民委员会118个村民小组。全乡总面积10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34亩,人均耕地面积0.86亩。2004年末总户数4097户,总人口17035人,其中农业人口16450人,占总人口的96.5%。居住着汉、壮、苗、彝等6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250人,占总人口的24.9%,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集山区、民族为一体的贫困乡。马街青年中心现有团体会员4家,个人会员132人。并结合团委换届选举工作,选出青年中心理事5人,副理事长2人,理事长1人。在完成了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中心因地制宜,发挥特色、注重创新,以“建中心、强组织、搭平台,重服务”为手段,积极探索青年中心组织建设模式,全方位打造服务青年的新平台。

组织壮大我发展

中心把团的组织建设作为一件重要事情来抓,中心自成立以来发展了新团员48名,推荐13名优秀团员作为党员培养对象,推优入党7名,发展壮大了团员队伍,为团组织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5年5月,我镇青年杰出代表王达昌同志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成为青年学习的典范。真正实现了“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丰富了团建内涵。

劳务输出显亮点

青年中心充分发挥组织网络的优势,努力打造劳务输出平台。按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积极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培训6期1200余人次;今年6月,组织辖区内的140名团员青年参加了金发选厂的现场招录,有78名团员青年被招用,实现了本地就业。今年全乡在外务工人员3800多人,35岁以下青年有2750人,占务工总数的72.4%,打工经济已经成为了我镇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图书流通创新招

为扩充图书室的藏书量,青年中心一是加大对团员青年的宣传力度,让中心每一个会员都成为图书收集者、赠送者和借阅者,会员把自己收藏购买的图书拿出来到中心图书室,相互借阅传看。有效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二是多方争取资金,中心每年订阅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三是与县图书馆进行合作,借鉴他们的运营模式,利用他们丰富的图书量扩充我们的藏书量。通过多方努力青年中心图书室现有各类书籍3000余册,近1000余册为青年赠送。

志愿服务促经济

借鉴了“云岭先锋”工程中“一站三队”的模式,由农、林、畜、计生、卫生等部门的团员青年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下到村组开展各种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1、利用青年示范基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积极引导青年参与农业产业开发,领办各种科技项目,年内培养了10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并积极探索新的组织建设模式,在马街甘蔗协会探索团支部建在协会上的运作方式,将协会中优秀的团员青年培养成党员,培养成科技致富带头人。其中,被评为2005年度“云南十大杰出青年”的王达昌同志就是青年人的典范和代表。2、利用志愿者都是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优势,开展了甘蔗种植培训、烤烟生产技术、苗木嫁接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期320余人次。3、在今年5月烤烟移栽季节,由于经受了百年不遇高温干旱气候,全乡的支柱产业烤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把群众损失降到最低点,中心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300余人次下到各重点烟区帮助烟农浇烟水、抗旱保苗。通过以上活动,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乡村文化现特色

青年农民文艺队由当地青年农民自发组成,利用农闲编排一些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顺口溜、地方戏曲等,用本地方言,每逢、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走村串寨开展文艺表演,深受群众欢迎。今年接合农业人口独生子女证的办理、“三下乡”等工作的开展送戏下乡、下村活动,表演4场次,3000多人观看了演出,繁荣了乡村文化,促进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