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用服务赢得青年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2日

白济汛乡位于维西县城保和镇以北35公里的澜沧江中下游地段,全乡国土面积593平方公里。乡内辖11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共有4990户,22201人。境内有傈僳族、纳西族、汉族、白族、怒族、独龙族等11种民族,其中傈僳族人口居多占全乡总人口的64%。全乡有13个团总支、82个团支部、团员1062人,40岁以下青年有848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8%。

白济汛青年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青年需要同服务项目结合起来,满足青年多样化的需求,用项目带动青年,以服务赢得青年。

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白济汛青年中心自成立以来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乡党委政府把青年中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相关的领导亲自来抓。乡党委不仅组织召开了“怎样建设青年中心,建设什么样的青年中心”的专题研讨会,还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计划,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青年中心因地制宜的整合当地资源投资75000元筹建了中心文体活动室、信息网络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中心还设有中心广场、篮球场,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设备上除了团省委配套的外,还购置了电脑点歌设备两套,购买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文体器材。另外,中心考虑到村多面广的实际,采取一个中心、多个站点的方式,将条件相对完备的村委会文化活动是纳入中心名下,加以改进和完善,建立了统维村、永安村、施底村、共吉村四个站点,进一步扩大中心覆盖面。中心主要以会员制方式运作,组建了中心理事会,制定了中心章程、管理办法和入会须知等相关制度,积极鼓励当地青年加入中心成为会员,现有会员196人。

规范化、多元化服务青年

为加强中心对青年的吸引力,实现中心有效运转,中心在服务方式、服务机制上大胆创新,规范化、多元化服务青年。具体做法是:1、全天向会员免费开放中心信息网络室和图书室,为会员学习文化知识提供方便。2、每天18:30至23:00开放中心文体活动室,举行健美操培训,举办卡拉OK和迪高舞会等活动。3、每星期的周三、周六在中心广场,以地方民族舞、现代舞、交谊舞为主举办“大家跳”露天舞会。4、组织中心文艺队,每年组织1—3场文艺节目,到各村进行巡回演出,文艺队参加迪庆州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为青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5、成立了青年科技协会,大力推广实施科技项目,利用信息网络和多媒体设备,了解科技信息,定期不定期举办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班,为青年掌握信息和增长劳动技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拓宽了农村青年的就业渠道,推了进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心先后向毛里求斯、日本、深圳、上海等地输送劳动力60余人,向县外输出劳动力667人。为扩大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青年到中心来,中心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对青年中心的宣传报道,形成了人人关心青年中心建设、关注青年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增加了青年中心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到中心来,使中心能更好地为青年服务。

开展青年文化活动

白济汛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心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活跃农村青年的业余生活,繁荣和发展地方文化,积极开展活动。一是结合傈僳族的传统节日,阔什节、收获节和刀竿节等积极开展活动。中心组织农村青年虚心向民间老艺人学习并聘请老艺人为老师举办培训班,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下来。中心除了在传统的节日举办大型活动外,还结合当地民族的文化来开展活动,组织中心文艺队到各乡巡回演出,举行民族服饰展、传统乐器表演,篝火晚会、上刀山、下火海表演、三弦舞表演等活动。在乡村青年文化节期间,举办了斗牛、射弩、斗鸡等传统文化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达1800多人次。二是结合维西县整合旅游资源,努力建成“生态文化”品牌旅游区和“三江并流”旅游区的思路,组织青年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保护环境活动,保护野生动物活动等,参加活动的人数达160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年的综合素质,增进了民族地区的团结进步,增强了青年中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