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研究 精心部署安排扎实、有序推进洱源县青年中心建设工作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2日

青年中心是新时期共青团联系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新型组织形态。建设青年中心是团十五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4年以来,共青团洱源县委员会根据各级团委关于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共青团工作实际和青年群体的特点,按照先期试点、逐渐健全、分步推广的思路,在炼铁乡、茈碧湖镇为试点乡镇展开了青年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目前,洱源县在县城(茈碧湖镇)、炼铁乡建立了青年中心。在硬件方面,2个青年中心都落实了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了设施,每个青年中心外部都悬挂了统一的形象标识,做到了青年中心章程、青年中心组织结构示意图及其它一些制度一一整洁上墙;在组织、队伍建设方面,每个青年中心均成立了理事会,落实了负责人,2个青年中心总共发展会员500多名。其中位于县城城区的茈碧湖镇青年中心下设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部、维权服务部、社团部、思想教育服务部。炼铁乡青年中心亦吸纳了青年培训服务中心、炼铁乡蔬菜种植协会、炼铁乡核桃种植协会等青年协会组织,夯实了青年中心的组织基础,扩展了青年参与的覆盖面。在活动建设方面,各青年中心依托协会和俱乐部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发活动项目,开展了外出参观、书画、球类、棋类、演讲比赛、外出劳务工输出培训及信息宣传、咨询等活动。总的来说,我县的青年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已基本完善;在社团组织、队伍建设方面初具规模;在服务项目开发和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处于一个试点推进、开始显现成效的阶段。

二、具体做法

(一)提高认识,周密部署。自2004年以来,在每年年初召开的全年工作部署会议上,把青年中心试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部署。按照上级团委关于青年中心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召开团县委常委会议,深刻领会建设青年中心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并结合实际,深入到各乡镇调研,对各乡镇建设中心情况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向县委领导汇报,争取县委的重视,成立了由团县委书记任组长,各乡镇分管副书记、县直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机关和乡镇团委书记为组员的洱源县青年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团县委下设办公室。通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进一步统一了基层团干部思想,对青年中心建设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使全县青年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目标明确,有章可循,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建章立制,健全组织,完善设施。各试点乡镇积极行动,整合各方面资源,筹集资金修建活动室,购置书橱、桌椅、图书、乒乓球桌等设施。同时,先后建立健全了青年中心章程、工作职责、领导机构、部室设置、运行机制等,做到制度上墙。各乡镇成立了由乡镇团委书记任理事长、优秀团干部或志愿者任秘书长、专职工作人员、青年创业领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专兼职团干部和其他在本地有一定影响的青年共同组成青年中心理事会,组建了青年志愿服务队或开展青年技术培训服务,为农民青年开展服务和培训。

(三)积极发展特色项目。青年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和人才优势,努力发展特色项目。根据我县团员青年的消费水平,邀请万客隆超市、柒牌男装专卖店、七匹狼男装专卖店、惠特、意尔康皮鞋专卖店、“阿一妹”冷饮茶室、“阿花”美容美发康体中心等作为特邀服务单位加盟青年中心。在会员管理上,主要是制发VIP会员卡,统一标识,编排号码,明确权利和义务。持卡会员能够在青年中心特邀加盟服务单位购物时享受相应的优惠服务并优先参与中心组织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团员青年得到方便,使青年中心真正发挥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作用。

(四)努力打造多功能工作平台。一是努力打造组织建设平台。通过建立青年中心理事会来壮大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力量,通过会员制运作来吸引青年、凝聚青年,通过加强社团管理来充分发挥各类青年社团的纽带作用,通过设立专门部门来加强农村青年团员特别是一些流动团员和未落实组织关系的外来团员的管理。二是努力打造青年致富平台。以培训为依托,切实加强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青年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联系一些用工量大的企业与青年中心联合建立培训基地,并通过建立本地青年档案为企业提供用工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积极营建完善的创业环境,努力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同时,依托农村青年中心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农村团员青年种养培训班等活动,切实为农村青年的致富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体会

(一)注重创新。建设青年中心是共青团适应社会发展的重大创新,是适应青年社会结构变化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青年问题的重大创新,是不断增强内在活力的重大创新,是共青团组织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战略选择。过去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搞好青年中心的建设工作就要开拓创新,要鼓励基层团组织开动脑筋,放开思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努力在实践积累的基础上,闯出一条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新路子。

(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青年中心,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建设软硬件配套、功能较为齐全的青年中心;条件尚不完备的地方,青年中心的建设可以相对简单,不求全具备,待条件成熟以后再逐步丰富和完善,不搞“一刀切”,关键是要推动建立新型的青年组织。

(三)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依托共青团的自身优势,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创新团的组织模式,提升团的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已有的青年阵地,城乡互动,加强统筹,整合全团和社会资源,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挖掘好,尤其要把团的各条工作战线的优势发挥好,形成合力。青年中心团结凝聚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为青年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为青年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财力、物力的支持。

四、取得的成效

洱源县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重视、广大青年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有力增强了乡镇团委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开展青年中心各项活动,大大增强了团委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团结服务了一大批农村青年。青年中心理事会集聚了一大批“小老板”、“小能人”,通过理事会开展各项活动,使他们对团组织有了更深的感情和认识,同时运用各自的特长、优势带动影响了更多的青年,凝聚力大大得到增强。三是更好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青年中心通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开展科学技能培训、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为服务我县农村青年增效增收,成长成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洱源县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认识有待统一和加强。对于青年中心这一新事物,团内提得响,团外人陌生,更多的是怀疑。有些团干的认识也有偏差,以为青年中心只是挂个牌,把制度上墙就完了,只做虚的,不做实的。二是没有找到最适合实际的青年发展项目,常常跟着别人走,人家搞什么就跟着搞什么,存在跟风的趋势。三是资金短缺,以至影响了中心的正常运转。存在着办公场所及其它软硬件设简陋、不够完善等问题。

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将这项工作作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取得突破的契机,以创新为动力,大胆尝试,勇敢创造,为实现最大限度地来联系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动员组织洱源县农村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