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云南省委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2日
各州、市团委,省直机关团工委,厅局(公司)、高校团委:
农村青年劳务输出是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农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谋求全面活跃的主要抓手。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现就做好2007年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促进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年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对新时期农村发展和农村青年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超过100亿元,成为我省农村继种植业、畜牧业之后的一大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2、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农村发展,在于转移和减少农民,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必将有效地满足工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促进工业化进程,也必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转移就业是提高农村青年素质的有效办法。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城市生活的体验,是农村青年锻炼提高的最好课堂。通过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经商,农村青年会更好地掌握工作技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大大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4、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是推动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自发转移多,有序转移少。共青团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可以大大增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减少盲目流动,降低培训求职费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实现用工单位与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对接,引导农村青年有序流动,健康发展。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是党政关注、青年急需、共青团大有可为的重要工作,也是牵动团的各方面工作的一根主线,必将推动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
各级团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从服务中心、服务青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快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明确全省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07年,全省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建立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以 “创业云南•青春行动”为载体,按照组织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体化服务的思路,积极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增收落实新岗位,为农村青年劳动致富培训新技能,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提供新服务,加快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努力发挥共青团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2007年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目标为:新增输出农村青年3万名;省市县三级培训农村青年10万名;力争在全省100个农村青年中心建立比较稳定的培训基地。
三、强化措施,整体推进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农村青年外出创业致富的意识
一些农村青年仍存在怕离家、怕吃苦、怕冒风险的保守思想和温饱即安的的小农意识。加快农村青年劳务输出首先要解决观念更新问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农村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开辟专栏、开展大讨论、摄制专题片、举办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帮助农村青年树立走出去致富、艰苦创业致富、诚实劳动致富的观念,激发农村青年跨出家门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青年外出就业的竞争能力
缺乏一技之长仍是当前制约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瓶颈”。各级团组织要扶持、创办、挂靠一批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努力拓展技能培训渠道,利用现有农村职业学校、乡镇成教中心、青年中心、团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有关部门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培训机构拿一点、农村青年自己出一点的筹资途径,尽量减轻农村青年的外出成本。
(三)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为农村青年提供信息服务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采集发布制度,是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团组织要继续做好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信息调查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发挥中介组织、能人大户信息渠道多、来源广的特点,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劳务信息员队伍;要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定期发布劳动力资源信息和用工岗位信息,逐步建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的全省农村青年劳动力信息网络体系,为农村青年劳务输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四)努力拓展省外和境外劳务输出
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加强与全国大中城市及境外职业机构的劳务协作,大力输出劳务和技能。瞄准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利用当地驻外劳务信息站,努力寻求更多的就业岗位。抓住机遇,以建设、服装、海运行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海外劳务,参与国际劳务市场分工。
(五)积极创建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培训基地
抓住职业教育市场化和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契机,扶持、创办、挂靠一批培训基地。加强所校挂钩、企校合作,发展订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县(市、区)至少建立1-2个县级培训基地,各州市至少创建3-5个州市级培训基地。
(六)切实维护进城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努力帮助农村青年解决拖欠和克扣工资、劳动仲裁等突出问题,切实保护好进城务工青年的积极性。要发挥共青团民主监督职能,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明确劳动关系,向有关部门反映务工青年生存状况,尽量改善外来务工青年的生产生活环境。
(七)帮助解决农村青年外出创业的实际困难
要在组织开展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时,适当减免贫困家庭青年的培训费用;协调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办理小额贷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在开展技能培训、举办劳务洽谈会等方面,尽量减轻农村青年劳务输出的经济负担。
四、强化责任,真抓实干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求比较高的社会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年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地团组织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原则,统一进行规划部署和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调沟通,形成合力。农村青年劳务输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面面的工作。要做好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与沟通,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同时协调农业、劳动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推动农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全面活跃。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各级团组织要充分整合团内外资源,充分发挥青年企业家、青年文明号的作用,为农村青年提供就业岗位,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为基层开展培训提供师资帮助,抓实抓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
(四)形成长效机制。各级团组织要根据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增收的需要,与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开发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培育劳务中介机构,积极创建转移组织化、服务一体化的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在社会上形成品牌。
共青团云南省委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三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