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残运会玉溪赛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综述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10日

奉献残运会 真情建和谐

——第七届全国残运会玉溪赛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综述

备受瞩目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于2007年5月在云南举办,并在玉溪设乒乓球、羽毛球两个比赛项目。残运会期间,由共青团玉溪市委组织的300名志愿者以无私的奉献和优质的服务,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真诚和微笑践行了“用生命影响生命,做快乐的残运会志愿者”的庄严誓言,出色地完成了接送服务、随团服务、就餐服务、竞赛服务、礼仪服务等项目的志愿服务任务,为乒乓球、羽毛球两个比赛项目在我市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五月玉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志愿者的优异表现受到了各级领导、运动员及来宾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自全市召开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筹备工作动员会以来,团市委按照组委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残运会的各项活动安排,认真落实好每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

青年志愿者招募是整个残运会服务工作的关键。玉溪赛区志愿者招募工作于2007年3月初开始,团市委采取定向招募与公开招募相结合、集体报名与个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以“志愿献残运 真情建和谐”为主题,主要面向市直中专学校展开招募工作,号召有志青年积极投身残运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的行列。经过广泛宣传,共有1500名青年学生踊跃报名。4月初,团市委采取面试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对报名参加残运会玉溪赛区服务工作的1500名青年志愿者进行选拔,根据志愿者参训情况、活动中的表现、相关知识掌握等情况,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最终确定了我市参与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服务工作的300名志愿者。

志愿者培训是做好残运会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团市委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特殊教育专家、有实战经验的残运会官员、志愿者以及残疾人先进典型,围绕赛会组织、服务、礼仪以及服务工作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和技巧对志愿者们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培训。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云南代表团组团办公室行政秘书处处长俞志平作为第一位主讲嘉宾,就残运会的发展、残疾人运动特点、服务残疾人的技巧等方面作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华夏中专邓迎老师开讲的手语课程,让青年志愿者们感受到了手语带来的美;服务过第七届残运会前期赛事的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的3名青年志愿者来到培训班,讲述了自己参加残运会服务的经过、感受和服务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与我市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体验交流活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志刚来到培训班为玉溪赛区志愿者作事迹报告,并“亲口”书写了一幅“事在人为”的字画赠送给玉溪志愿者,用自己刻苦奋斗的历程,激励青年志愿者们自强不息,勇当生活的强者,用心服务好残运会,展示玉溪青年风采,为玉溪增光;团市委还邀请中国残联理事、新闻部主任、中国残联发言人、北京奥运培训顾问赵济华以《走近残疾人,感受残奥会》为题,为志愿者讲授了残运会相关知识,服务残运会期间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历届残运会、残奥会上残疾人所取得的喜人成绩。

培训结束后,青年志愿者们庄严宣誓:“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微笑迎残运,服务献真情。为建设和谐美丽新玉溪贡献力量。”4月28日上午,志愿者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残运会玉溪赛区赛前实战演练,在接站、入住酒店、就餐、竞赛场地、颁奖等服务环节进行了模拟练习,演练中,青年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注重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演练,发现不足,及时完善并细化措施、抓好落实,真正做到万无一失,为做好残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准备。

服务工作是践行志愿精神、检验志愿者队伍的核心。第七届全国残运会玉溪赛区志愿服务工作历时13天,于5月9日—21日在市体育馆、红塔文体中心、聂耳文化广场、中玉酒店、红塔大酒店、龙马大酒店全面展开,志愿者们按照分工,牢记职责,听从安排,发扬“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服务技巧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中,为残运会提供了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统一的服装、真诚的微笑、忙碌的身影,构成了青年志愿者一道亮丽独特的标识,志愿者不怕苦、不叫累,积极主动,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志愿者把运动员当作朋友,为运动员捡球、推轮椅、夹菜……,帮助运动员解决各种困难,让运动员打好每场比赛。志愿者早晨6时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11时才回学校休息,有的志愿者把运动员送上10多层的房间后,为了不与运动员争电梯,就从高楼跑步到大堂,再接着为运动员服务;下雨的时候,志愿者冒雨护送运动员往返于酒店与比赛场馆之间,几次下来全身都被淋湿,但又马上投入到比赛的服务工作中;竞赛场馆的志愿者一分钟要捡10多次乒乓球也不说累。每一个青年志愿者总是面带微笑,对残疾人运动员给予无微不致的关心和帮助,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服务任务,用实际行动为第七届全国残运会的成功举办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赞歌,充分展示了当代玉溪青年的风采,体现出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