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希望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7日


——记孟连县大学生志愿者“周五计划”活动

  自2003年7月以来,孟连县共有四批91名主要来自安徽、上海、云南等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我县教育、卫生、扶贫、法律、党政机关等部门从事1-2年的志愿服务,并于2005年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临时团支部。服务孟连的的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在做好服务岗位工作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深化志愿服务内涵,有力地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周五计划”是我县第三批大学生志愿者们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贫困助学活动,旨在于利用周末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义务家教活动,并从全县各学校寻找和发现一些品学兼优而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跟踪(同学生回家)调查贫困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并拍摄和记录关于他们贫困求学的一组照片和文字记录,然后在各自的母校或向社会努力为他们寻找资助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005年9月,在孟连一中支教的一名志愿者,在课余时间为高三的学生辅导英语的事在孟连一中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杨志远同学得知后,想到了如果能将在孟连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凝聚起来参与此事的话,利用周末举办义务家教辅导班,那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补习。于是杨志远同学联合在县一中服务的几名大学生志愿者很快将想法写成计划书递交给校领导,设想计划得到了校长及其他老师的肯定。在校方的积极支持和鼓励下,很快解决了周末开展义务家教辅导班的教室和教材。
  大学生志愿者周末义务家教辅导班主要是针对孟连一中高三、初三的学生进行辅导,开设辅导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课程,共有17名大学生志愿者辅导老师,按照学生报名情况,高三、初三各开了5个班,每周六晚补习3个小时,并紧紧围绕中考、高考的相关信息和考试技巧开展了两次讲座。在辅导期间没有任何志愿者出现过无故停课缺席的情况,充分发扬志愿者精神。
  通过义务家教辅导班使志愿们更多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更多好学上进的学生和部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同时得知这类贫困学生在全县各中学中普遍存在,从而激起了志愿们更加强烈的愿望——怎样才能帮助这些品学兼优而又可能面临失学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呢?他们想到了自己的母校,想到了社会的力量,自己能做的就是将这个现状展示自己的母校和社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从中寻求并得到帮助。于是又产生了一个新的设想——调动在本县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各自有利条件成立一个摄制记录团队,打算在各个中学寻找到一些学习优秀而家庭贫困的学生,并拍摄和记录关于他们的贫困求学的一组原始照片和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照片发给各自的母校,希望可以通过母校引起外界对孟连县教育状况和贫困学生的关注,并能够得到外界的帮助。于是在县项目办的充分支持和鼓励后成立了由大学生志愿者临时团支部书记李宝莉为组长的“周五计划”团队,设立一个核心领导小组,下设图文组(负责寻找受助学生拍摄采访学生及家庭)、外联组(利用图文组整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外宣传和联络,以求得外界资助)和财务组(负责图文组和外联组的启动经费和筹集和本活动的日常财务管理)。这所以叫做“周五计划”是因为拍摄任务一般只能在周五展开,一个原因是住宿的学生只有周五回家,另一个原因是周五时间志愿者更好向服务单位请假进行跟踪拍摄。
  “周五计划”团队建立后每人捐出10元钱筹集了330元启动资金,开始开展工作。首先联系到了各中学校领导并取得了支持,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中宣传发动,通过班主任在各自班级中推荐二至三名好学上进的贫困学生,经过核实筛选确定人选,便开始对学生进行校内调查了解,再于周五时间同孩子们回家走访,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下一些孩子们的家庭情况等,为他收集文字和片的资料。第一批进行调查走访的有岩肯、叶远等同学。图文组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拿出自己的相机,借用单位的设备(在广电局从事记者服务岗位的大学生志愿者郑昊借出单位摄像机用于拍摄工作)积极投入到计划工作中。贫困学生的家一般都在很偏僻的乡下山村,图文组到学生家中走访单天是很难返回的,一个原因路程太远,一个原因他们的父母劳动回家很晚,这样图文组为了不给学生家庭带来什么负担自己就准备好了吃的,便有与学生同共苦的思想准备,若受到学生家长的热情招待也不让他们带来负担,总要留点钱给他们(钱是大家预凑好的)。图文组通过对学生家庭的实况拍摄记录,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交谈了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向团队汇报,并将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交给外联组整理。外联组是将收集到的图片资料,通过图文组合的方式把资料更加详细、更加直观地整理出来,以便求助汇报。财务组对调查经费的开支进行核实,将合理开支(如:冲洗相片等)经费作结算并向团队汇报,并做好工作开支预算工作,确保“周五计划”顺利进行。  通过对几个学生的调查,团队各小组已形成一种制度,分工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楚,但团队是分工不分家的,哪个组遇上什么困难都是共同献计献策、共同出力。
  “周五计划”上路了,为一种梦想在探索实践着,在寻找它的出路。团队给“周五计划”定出了最低目标(给所调查拍摄的贫困学生予以一定帮助完成现在乃至以后他们的学业)和最高目标(争取到固定的资助,能够设立出一个长久的奖学基金),并为这个目标不断探索出路,在母校中寻找一些资助人,目前已有2个学校的4个学生联系到了资助人。同时积极开拓新的渠道筹集基金,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与当地利丰普洱茶公司合作,开展了教育基金慈善义卖普洱茶饼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的关注和支持,通过义卖茶饼募集到了10330元,奠定了奖学基金的基础,目前这笔基金尚未使用,由“周五计划”财务组专款管理。目前由2005届服务孟连的上海志愿者积极争取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并设想以专项基金加入宋庆龄基金会专款使用,同时他们回到上海后积极为筹集资金做努力,正在与上海高校SIFE团队共同筹集资金。
  “周五计划”还在起步阶段,离目标的实现甚远,但只要努力离目标会越来越近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们作出了以后的设想:一是充分发扬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奉献精神,新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将不断给“周五计划”注入新的活力并成为接力者,积极探索并参与到学生资料的收集工作中来,不断寻找到资助对象(贫困学生);二是结束服务期的大学生志愿者回到内地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到寻找资助人和筹集奖学基金的工作中来,为贫困孩子助学做努力;三是得到当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设立贫困学生救助对象资料库,收集更为真实的学生资料;四是得到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对工作的开展给予帮助、指导和监督;五是若在大学生志愿者人数下降或志愿者工作取消后,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能得到当地相关部门设立机构管理。通过历届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不懈努力,最终将“周五计划”发展的基金会得到规范、合理的管理并长期存在,为边疆更多的贫困学生求学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