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工作总结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10日
2005年,在团省委和省项目办的统一部署和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先后招募了15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乡镇担任教师(其中施甸县100名,昌宁县50名)。一年来,各县项目办始终按照“夯基础,强管理,重服务”的整体工作思路,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扎实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的实施,得到当地党政的高度评价,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既暂时缓解了我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西部计划成为了我市共青团组织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以建机构、出政策、抓宣传为着力点,夯实工作基础
1.建立各级机构,搭建组织框架。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启动之初,我市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工作机构,积极争取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服务县也相应成立了以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团县委、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等单位一把手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挂帅、部门联动、共青团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落户保山搭建了组织框架,夯实了工作基础。
2.出台各项政策,创造有利条件。
为落实政策和推动西部计划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办积极争取各部门支持,制定了《保山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和各级项目办的工作职责,为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投身教育、投身基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3.狠抓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认识宣传工作在西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始终把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招募期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进行大篇幅、连续性地报道,大张旗鼓地宣传,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度,在社会上和校园中奏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时代强音。
(二)、以建机制、明职责、抓考评为立足点,加强管理工作
1.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建章立制,是西部计划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项目办结合我市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志愿者动员招募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了市、县两级志愿者培训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了志愿者安全、健康事故月申报机制。四是建立了志愿者自我管理机制。五是建立志愿者动态跟踪机制。
2.以明确职责为重点,加强县项目办、服务单位、志愿者三级管理。
项目办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和“五有三不” (“五有”指每项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目标、有人抓、有落实;“三不”指对省项目办下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不拖延、不折扣、不瞒报)要求,加强县项目办、服务单位、志愿者三级管理,推进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县项目办、服务单位及志愿者签订“服务协议书”,落实服务单位一把手责任制,确实保障志愿者的工作、生活和安全。在县项目办建立志愿者工作档案,建立志愿者量化考核制度,建立请假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办法,对志愿者进行集中管理。
3.以考核评估为手段,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为落实工作任务、提高工作实效,各服务县项目办按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志愿者考核办法》要求,建立起评优、推优、树优的激励机制,对志愿者服务期间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三)、以建感情、扶事业、帮就业为切入点,提高服务水平
1.关心丰富业余生活,升华志愿者对服务地的情感。
项目实施县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特别是施甸县县委书记张勇不仅亲自出席志愿者培训会并讲话,还经常在下乡的时候看望志愿者,从生活上关心志愿者。各县项目办和服务单位还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志愿者的业余生活,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志愿者对服务地的情感。
2.落实政策,锻炼才干,为期满志愿者就业服务提供机会。
各级项目办结合实际,切实发挥好、保护好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更为实际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为他们在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提供一些可靠的实践基础。
服务期间,施甸县共有33名志愿者相继考入特岗教师、施甸水泥厂等工作岗位,经省项目办批准,已将项目服务期由一年变更为两年,并按程序补招了33名空缺岗志愿教师。昌宁县共有31名志愿者参加了市、县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特岗考试并被录取,经志愿者本人申请,县项目办同意,报市项目办备案后,31名志愿者提前解除协议,同时补录了31名为期1年的志愿者。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之处
西部计划是一项党政所想、群众所求、青年所需的有效载体。一年多来,214名大学生志愿者先后分布在我市2个县的23乡镇,开展教育服务工作。志愿者犹如星星之火,不仅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股新风,弘扬了社会新风尚;同时也给当地教育带来了实惠,奉献知识,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西部计划毕竟是一个新项目、新课题,在顺利推进的同时,我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招募时存在把关不严;部分志愿者服务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激励志愿者的政策落实不够好;市、县项目办都没有专门的管理工作经费;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健全;就业服务工作亟待提高和完善等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建立和完善组织机制、招募机制、选派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评估机制、就业机制和保障配套机制,落实激励措施,加强管理。
2、加大对西部计划地方项目的宣传,努力将地方项目在全市五县区内推开。争取2006年招200名,以后四年每年招100名,形成长效机制。
相信,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保山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一定会实施得更好,做得更实,让更多的群众、更多的基层获得实惠,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