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博客铸就爱心桥 无助儿童终圆入学梦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10日

云南省江城县康平乡与老挝毗邻,山高林密,驻守勐康村的普洱市边防支队康平边防派出所在深入推进“爱民固边”战略中,责任区警官深入辖区,挨家挨户走访,认真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内缺失父母关爱的无助儿童情况,对4名父亲贩毒服刑、母亲远走他乡的儿童和2名母亲改嫁远走、父亲打工杳无音讯的无助儿童进行照片采集,建立档案、重点帮助。官兵每月定期捐款成立了“爱心基金”,为无助儿童购买书包、文具、衣物和营养品。在寨子里指定专门的负责人,通过派出所、临时养护家庭和村寨三者的配合,及时动态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对孩子进行引导,使他们健康成长。今年9月,在官兵们的帮助下,3名孩子步入了校园,开始了他们求学的旅程,另外还有2名孩子也得到了困难补助。

六一节,康平边防派出所组织该所辖区的6名无助儿童在所部为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难忘的儿童节。无助儿童一到所上,官兵们就为他们理发洗澡,换上了新买的衣裤鞋袜。组织无助儿童进行了运球接力赛、快速前进、丢手绢等游戏活动。带领无助儿童前往解放军某部参观,进行国防教育,大开眼界。为无助儿童准备了一顿丰盛的节日晚餐。晚餐后,派出所专门派车一路颠簸地把高兴的小朋友和临时监护人送到了汽车不能再走的地方。

在餐桌上,无助儿童李伟的监护人76岁的爷爷李二个把(名)老泪浑浊:“这菜真好吃,过年都没有这些好菜,真希望每天小孩都有得这些好东西吃,这是李伟长这么大以来吃的最好的一顿饭,也是他最开心的一天!”4岁瑶族儿童李伟,父亲因贩毒两年前入狱,母亲带着弟弟改嫁去了山东,只好与姐姐一起由76岁的爷爷李二个把(名)抚养。李伟家住勐康村赶马寨,十分偏僻,不通路,不通电话。今年4月初,李伟又拉又吐,高烧不退,病了几天,危在旦夕。赶马寨好心的村民无奈中想起了派出所的官兵前不旧来过李二个把家,还给了李伟100元钱和好多好玩的和好吃的,就托人说给了派出所。官兵们立即找到驻地医生,驱车一小时后,步行翻山越岭两小时赶到李二个把家,为李伟及时诊断治疗,并背着李伟返回送到了乡卫生院,治好了痢疾。

由于无助儿童从小缺少父爱、母爱,在他们的幼小的心灵中早早地埋下了孤僻、自卑、狭隘等心理问题。派出所正式启动了“无助儿童心理健康呵护行动”,定期由所上心理学专业毕业大学生警官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抚慰心灵创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康平所警官段庆民200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经常为部队官兵作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心理辅导。6月1日,当康平所官兵把6名无助儿童接到派出所过六一节时,他发现无助儿童刘华东、刘华艳兄妹俩孤僻内向,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讲话,走路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甚至被邀请做游戏时会急得哇哇大哭。原来,7岁的刘华东和5岁的刘华艳兄妹俩几年前跟随父母从昭通大关移民到了康平乡界碑村。父亲迫于生计,外出打工,一去不回,至今音讯全无。母亲不堪生活困苦,竟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跟外地人跑了。好心的邻居收养了兄妹俩,原本邻居家的4个小孩再加上兄妹俩,本就贫困的邻居家生活变得雪上加霜,甚至有时揭不了锅。兄妹俩常常饱一顿、饿一顿,衣不裹体,生活异常艰难。长期生活窘迫而又缺少父母疼爱的环境使小兄妹俩受到了极大的心灵创伤,造就了小兄妹俩自我封闭,自卑、害怕与外界交往的心理。段庆民了解兄妹俩的不幸遭遇后,亲自带着他们到附近的商店,每人买了一套新衣服。理发洗澡穿上新衣服后,小兄妹俩在表情、动作上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脸上开始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走路的时候也能时不时注视周围的人。在跟兄妹俩的亲密接触中,段庆民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给合心理学有关理论,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小兄妹俩开始慢慢地敞开心扉,主动与官兵讲话,讲了他们痛苦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最后,小兄妹俩竟然主动要求参加到游戏中。看到小兄妹俩拉着其他儿童的手开心大笑的情景,段庆民不无感触地说:“这才是他们应有的幸福童年!” 随后,段庆民亲自走访了收养刘华东兄妹俩的邻居家,在仔细询问了兄妹俩的生活情况后,与兄妹俩开展心理拓展游戏,进行心理测量,评估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临时监护人进行了交流,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今年7月,无助儿童中有几个达到了读书的年龄,读书要在学校住宿,要交纳一些住宿费、菜金、大米等。但这些孩子所在的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生活贫困,难以供养孩子读书。派出所官兵有限的捐款也难以解决问题。责任区警官秦谷丰通过网络媒介,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通过网络发动网友捐款助学,力求让无助儿童步入校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个人的爱心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却能够改变一个无助孩子一生的命运;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伸出他的手。奉献一片情,温暖一颗心,圆孩子一个求学梦”7月20日,秦谷丰在自己的新浪博客发帖:《求助:救救这些孩子》。帖子说明了康平边防派出所开展关爱无助儿童工作以来做的一些工作以及现在面临的现实情况,并将无助儿童的基本情况、照片等资料贴出。帖子发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你是一个真正有爱心的好人,小孩真可怜,我也想帮助一个!”

“向边防警官致敬”

“怎样才能联系上小孩,我想亲自来看看”

新浪博客、西祠胡同、红叶枫情论坛争相在第一时间做了转载,受到了大家的强烈关注。秦谷丰连续在博客发帖16篇10万余字。几天后,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与秦谷丰取得联系,希望献上一份爱心。

8月5日,在西祠胡同/花前月下版版主、部分表示愿意资助的资助者和秦谷丰共同策划,制定了网络助学的初步方案,规定了捐助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监督等制度,成立网络爱心助学的筹备组。

8月6日:公布“爱心助学”打款银行帐号 ,开始向社会爱心人士筹集孩子入学的善款。帐号公布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你100,我200,他300地纷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陆续打款到“爱心助学”帐户,截止到8月27日,共筹集到爱心善款8000余元。

8月28日,无助儿童刘华东、刘华艳兄妹在勐康小学600余名师生的掌声中步入校园,顺利入学。官兵们为兄妹俩购买了生活学习用品、交纳了相关费用。界碑村书记吴君华在开学典礼上激动地讲:“派出所真为我们村解决了大困难,两个小娃娃读书有着落了,边防官兵是真正在守护界碑啊!”

9月1日,无助儿童李海也正式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活。网络爱心助学筹备组商议决定:给每名孩子的资助标准为每年900元,只要条件允许,一直资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中,大学。

关爱无助儿童终于有了令人满意的开始,然而,爱心事业任重道远。官兵们一如既往、前赴后继,责无旁贷地在路上继续努力地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