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志愿者,服务有“三心”不“二意”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您辛苦了,祝您晚安,欢迎再来南博会!”如果你曾经在南博会闭馆前从关兴路出口离开,想必看到过一群身穿统一蓝白衣的年轻人们,带着灿烂微笑站成一排,热情得让你心头一暖,他们就是来自云南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
第2届南博会于2014年6月6日至10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会场、代表入驻酒店接待中心等场所,除了嘉宾、代表和记者外,有一批人在默默为南博会提供着贴心服务。这些志愿者分布在博览会展厅、企业主题推介会、签约仪式、商务厅对外合作工作部、志工部宣传组、志工部后勤组、展会宣传部、贸促会等多个岗位服务南博会,热情地为参会代表和嘉宾以及媒体工作者提供最贴心的帮助。他们有的是“临时搬运工”,有的是“临时翻译员”,他们乐观积极的态度给参会代表和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细心:志愿者“啥都能想到”
志愿者每天都要做啥?大多数志愿者都会告诉你:“回答问题呗!”的确,回答游客“千奇百怪”的问题,是他们每天最重的“功课”。于是,不但热门馆的位置都要背得滚瓜烂熟,连比较冷门的馆也一个都不能放过。一时背不过来怎么办?很多志愿者便自觉做起了“小抄”。来自云南中医学院的志愿者孙邵阳就有一张“蚂蚁小抄”,密密麻麻的黑字挤在志愿者证背面的白纸上,一空下来就低下头“复习”。不过,时间一长,很多志愿者都不再满足于“答疑解惑”,细心的他们自发地做起了很多工作。南博会排队人数太多,志愿者就自制了温馨提示牌,“你懂得,请排队”;由于游客出门时不知道怎么坐地铁,国展正门出入口的志愿者便自发地做起了“人工广播”,不顾嗓子是不是喊疼喊哑了;看到逛了一天的游客在离园时疲惫不堪,“晚安南博”的亲切道别每晚六点半准时在展区门口响起。
追求完美是南博会志愿者们志愿精神的内涵之一。他们每天观察,每天进步。这些在细节上的改善,既温暖了游客,又让志愿者们的价值再次得到升华。
贴心:雨天姜汤连夜到位
在展区工作,每天上岗都是风吹日晒,昆明一遇到下雨就冷得够呛。不过,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由爱心企业伊天园熬制的姜汤已覆盖了大部分室外志愿者值勤的露天岗点,似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这都是志愿者后勤保障团队在默默奉献的结果。
志愿者工作忙,后勤组为他们做的贴心工作也不少。从只能喝桶装水到有了滇橄榄、恒大冰泉等多种选择,从人均15元一顿的用餐费标准提高至18元,从只能靠电话联系到配置对讲机……这些改变都是后勤组一点一点争取过来的,这份贴心方便了服务工作,也温暖了志愿者们的心。
“多”心:想方设法做“份外事”
土木工程专业的志愿者周行充分利用自己擅长的计算机技术,几个晚上“开夜车”为整个志愿者团队设计了一个APP客户端,用于发布志愿者服务相关资讯,大大拓宽了志愿者们的交流沟通渠道,也扩展了志愿者服务宣传的平台。
还有很多“闲不住”的志愿者,有的自发参与设计志愿者口袋本;有的自带相机拍摄照片自制志愿者风采图集;有的主动为志愿者针灸按摩减压。因为“多”心,志愿者每天都在进步,服务技巧也越来越成熟。
兰萌是展会工作部的志愿者,她说:“南博会给了我们一个挥洒青春、热情的舞台,我们不仅能在岗位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对中国—南亚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经历中逐渐成长。即使有时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但我们也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远离“二意”,作辛勤“蜜蜂”
在园区,志愿者们不计较“私利”、摒弃“懒惰”,早起晚睡,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在南博园穿梭飞行,贯彻志愿服务的理念,传播志愿者的精神,将南博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好、做对、做真。
志愿者是南博会不可或缺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的存在让南博会散发着一股动人的青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