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困境儿童"生活补助达到每月1069.41元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5日
——转自新浪网 4月25日
4月25日,云南省2018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上总结了2017年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并对2018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26家成员单位、16个州市“预青”专项组组长、综治办主任、“预青”专项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省检察院、团省委还签署了《关于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合作框架协议》。
[2017回顾]
“困境儿童”生活补助达到每人每月1069.41元
据会议材料显示,2017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严格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孤儿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截至目前,全省22697名散居孤儿、感染艾滋病病毒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069.41元;集中供养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769元。
全省还投资了80个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项目,建成机构设置床位5536 张。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儿童福利机构共36个,集中供养1900名孤残儿童。
同时,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也一直在大力推进,2017年10月10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启动上线后,我省积极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截止止2017底,全省411487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签订《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较多的省市中率先实现录入率100%。
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10万人次
“育人先育已,育才先育德”,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省一直致力于增强农村地区和贫苦地区孩子的教育获得感。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我省全面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下达补助资金80.95亿元。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工作,下达补助资金40.21亿元。
同时,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协同配合,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情况,健全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17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10万人次,投入资金25.1亿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毕业被高校录取率达96.37%,基本实现“应读尽读”。
组建1700余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据悉,目前我省在学校、社区、企业、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区矫正中心等地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工作站),全年为7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困难帮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项目100余个,切实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同时,组建了一支含有专职、兼职人员1700余名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模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禁毒禁艾、合适成年人参与、社会调查、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服务。
此外,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少年维权在线等平台,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等专业人才队伍开展社会化维权,面向广大青少年接受咨询,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目前各级团省委联系合作的能够有效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的志愿律师已有100名。
[2018部署]
多措并举 做好“预青”工作
会上,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省“预青”专项组副组长、专项组办公室主任唐源表示,2018我省将严格按照中办、国办深化预青工作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对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系统指导,强化成员单位主体责任、基础工作的落实,扎实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唐源强调了今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突出的几个重点:一要强化工作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抓好制度执行落实,构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二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要面向青少年群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扩大防治宣传教育覆盖面。三要积极探索社工等专业力量介入青少年权益维护及预防犯罪工作模式。在实施开展“为了明天”、禁毒防艾小额资助计划、“双零社区”创建等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深化项目运作,努力探索出我省青少年维权及预防犯罪工作的有效模式和方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