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8日

  今年暑假,西南林业大学团委组建校院两级共7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结合生态文明教育、精准扶贫、专业特点等,以“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为主题,分赴江西井冈山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昭通市大关县、玉溪市墨江县、昆明市呈贡区、寻甸县开展以“井冈情、中国梦”、精准扶贫、科技支农、教育关爱、艺术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自西南林业大学与井冈山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来,每年都会派出实践队赴井冈山开展“井冈情,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既对团学干部进行了红色教育,也加强了西南林业大学共青团工作的对外交流。

 

  西南林业大学团委组织的牵手“绿色小天使”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实践团以小课堂、户外体验、素质拓展、联谊会、环保意识调研、“绿色小天使”授予仪式等为载体,联合大关团县委,依托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科研平台和科普基地,对当地青少年儿童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传播绿色理念。此外,西南林业大学团委“助力上高桥民族自治乡政府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赴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践活动。这次实践活动由西南林业大学团委联合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团县委共同举办,五位大学生深入云南省最贫困的乌蒙山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走乡入户,发挥专业优势,切身体会贫困,将精准扶贫做小做细。

 

1505475074117736.png 

 

  生命科学学院团委组织的“助力墨江县林下经济养殖‘脱贫攻坚’科技支农实践团”以“科技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林下经济养殖‘携手’墨江奔向全面小康”为主题,将校林下养殖技术带到墨江县。2017年8月10日-16日期间,实践团一行到墨江县通关镇、联珠镇、新安镇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实地调研林下养殖业发展,为当地养殖户出谋划策,助力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认可并被中青网、当地媒体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研判,向当地政府提出了专业建议,即依托林地空间、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积极组织农户开展以林下种植、养殖、有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复合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达到农业科技助力脱贫的目的。

 

1505475086267987.png 

 

  青年志愿者协会“筑梦青春”教育关爱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于2017年7月17日-22日深入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安乐村,在学校扶贫工作队的协助下,开展以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主线,以爱心辅导、精准扶贫、教育关爱、政策宣讲、大病调查为主要内容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精准扶贫与教育关爱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深入体验相结合,志愿服务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提高了学校影响力,扩大了实践覆盖面,增强了服务针对性。

 

1505475119245646.png 

 

  由设计学院学生组成的“文化艺术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于2017年7月17日-22日深入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安乐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为天星镇温莎小学绘制以健康运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墙,在工作之余深入农户关爱留守儿童、看望孤寡老人。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以致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坚定胸怀祖国、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2017年8月21日—24日外国语学院组织“留守儿童彩虹关爱”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先锋镇木龙马村,对当地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开展以假期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汉语汉字基础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关爱活动。大学生的关爱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学会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健康成长。实践团还走访贫困学生家庭,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地留守儿的家庭情况,向村委会提出采取“大学生爱心导师制”,探索建立长期的“一对一”帮扶机制,以及与智力精神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等切实有效的帮扶留守儿童的解决措施,并呼吁广大社会关爱留守儿童。

 

图片10.png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共青团常规工作,但每年西南林业大学团委都会结合上级部门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拟定主题,突出发挥共青团服务学校大局、服务青年大学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