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滇缅路,共筑中国梦”保山学院组织开展重走滇缅路活动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9日
5月5日,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6周年暨“五四”运动99周年。激发全校广大师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的艰苦奋斗精神,重温团的光辉历程。共青团保山学院委员会组织开展了2018年五.四“重走滇缅路,共筑中国梦”活动。
本次活动由校共青团保山学院委员会主办,共青团外国语学院委员会承办,校团委副书记周言、校团委老师黄家华、杨虹娇、杨亚萍、钟雨静,保卫处张德波,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段明旭、体育学院团委书记赵明阳带队,各二级学院各两名团委学代表,外国语学院15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还联系了施甸县委宣传部门的徐幸光,郭兴华两位老师作为向导,带领师生重走滇缅公路施甸段,看滇西抗战遗址、听怒江江防故事、祭拜远征英雄之墓,一览惠通桥风貌。讲解了许多关于滇西抗战的经典故事,开展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现场教学。
上午九时许,全校师生队伍参观了位于蒲缥古镇的爱国华侨梁金山(惠通桥的捐资修建者)故居,途中,通过了解了梁金山的生平事迹和抗战时期的功勋奉献,同学们被他传奇而伟大的一生所震撼。行至位于施甸的“七0七”的纪念碑前,绵绵细雨中,向导讲解到,滇缅公路修建至此有707公里,当时,滇西人民为修建滇缅公路付出了无数的献血和生命,它对于滇西抗战乃至整个抗日战争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特殊历史地位。车队继续行驶到望江台碉堡、炮兵阵地11集团军71军36师师部旧址(老鲁田)和大山头炮兵阵地。每到一处,向导都就地一一向师生讲解介绍许多关于远征军当年的真实抗战事迹和相关作战遗址。全体师生还前往祭拜了一丘田的抗战英烈刘堃然墓,讲述了当地杨锡军一家三代人如何守护英雄墓地的感人故事。接着,为让师生切身体会革命先辈的关辉足迹,深刻弘扬滇西抗战精神。全体师生在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段明旭的带领下实际行走了保存最为完好的三公里滇缅公路,并组织师生合唱红歌。
下午,师生来到位于怒江之上的惠通桥,看着波涛滚滚的怒江,同学们满怀敬畏一同走上了这座革命之桥,历史之桥。在绵绵小雨中,师生们静静聆听向导庄肃的介绍:1942年,日寇进犯滇西,为阻挡日寇进犯,守桥国军将惠通桥梁炸断,将日寇阻挡于河对岸,为保证西南后方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军沿江布放,敌、我两军隔江对峙三年,日寇始终未能渡过怒江。1944年5月滇西反攻开始,该桥又被修复,成为中国军队反攻的起点和战时物资运输枢纽,惠通桥在中国的滇西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终将永垂于历史。同学们手捧鲜花分列桥梁两侧,面对滚滚怒江,向为祖国抗战而牺牲的英烈们鞠躬、默哀、致敬,并默默将鲜花抛入江中。
滇西抗战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财富,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此次重走滇缅路活动,不仅是一次回顾历史革命历程的活动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激励了全校师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