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旅院学生行走滇川 推“普”助学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3日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山川连绵,云海缭绕,在滇川交界的丽江市华坪县,许多家庭因经济条件拮据,加之山区教育资源匮乏,接受过教育的村民少之又少,大山的阻隔让他们与外界接触甚少,缺乏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因而使他们的视野仅仅受限于所在的乡村城镇,甚至沦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孤岛”。

 

 

 

  2018年7月14日,云大旅院赴华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团来到华坪县兴泉镇千菁村、青龙村开展普通话教学活动,着力在课堂上激发村民对普通话学习兴趣,提高村民普通话水平。

 

  志愿者与当地村民合影

 

  夸夸咱们普通话,感受普通话之美

 

  为了激发村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志愿者们首先给村民们表演了语言类节目三句半《夸夸咱们普通话》,“敲锣打鼓台上站,自编自演三句半,语言文字来推广,要宣传......”原本沉默的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村民、村干部们不时传出笑声、掌声、叫好声。现场不少观众用手机记录下这开心的一刻。

 

  “既然来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就要接地气,教学要顾及老百姓,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协助开展工作的千菁村大学生村官陈硕跟我们谈到,“贴民生,接地气。用表演这种形式贴近老百姓,村民们兴头才会高。”

 

  在充分学习了“三下乡关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志愿者再去网上查阅大量关于普通话材料,并去街头巷尾了解当地关于普通话的趣事,志愿者们加班加点进行创作、排练。老李就是大家请来协助表演修改歌词的助手。从决定表演三句半到最后上台表演,只用了两天时间。表演结束之后,很多人向志愿者们询问如何唱三句半,他们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带村民们学了起来。看到村民乐了,志愿们心里也跟着美了起来。

 

  志愿者讲解普通话推广

 

  乡音对比,“华普”与“川普”之战

 

  一进村,我们就被大学生村官陈硕的普通话所吸引,在交谈中志愿者们得知丽江市华坪县与四川省攀枝花市交界,向东看翻过那座山坝就是攀枝花,而他本人就是攀枝花人,所以说话带着浓郁的四川口音,大家笑称“川普”,而华坪县有自己的方言,用方言讲出的普通话被称为“华普”。

 

  一边跟村官聊着,一边跟着走进了兴泉镇中心完小,与开始一样为小朋友们奉上了精彩的表演,而快到结束的时队长赵宁悄悄的把陈硕拉到一边......

 

  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志愿们在最后组织了一场“华普”与“川普”之战,“下面有请我们的大学生村官陈硕同学为我们演讲......”志愿者宣布之后,陈硕开始了精彩的“川普话演讲”,全班同学边听边笑,班级氛围十分活跃。随后,志愿者有请班长上台演讲,“我来自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通达乡丁王村......”,一时间整个教室都蔓延着“华普”的声音。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陈硕笑了笑说“哈哈,我认输,你们赢了。”

 

  经过“华普”与“川普”之战,孩子们了解了方言的地方特色,更明白了方言在其他地域交流时的局限性。所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目的就在于使全国各地人都能够很好理解对方的意思,并进行自由交谈。以如此有趣的活动开展普通话,孩子们感受到了普通话的魅力,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也一波高过一波。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从村民们饱满的热情中,从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志愿者们感受到普通话的推广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志愿者们仿佛听到普通话的声音在群山中回响。行走滇川,推普助学,传真情,颂真声,云大旅院志愿者在路上。

 

 

 

  群山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