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旅院学生深入基层"推普脱贫攻坚"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3日

  当现代科技邂逅大山民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18年7月14日下午,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子来到华坪县永兴乡基度村、坝山村,开展了以“交流革新,多元融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积极引导山区村民接触和了解网络科技,学习现代通讯技巧,探寻语言之路上的旖旎风景。

 

 

 

  路途遇险

 

 

 

  志愿者开展课堂为村民做集体培训

 

  悟语言之美,享学习之趣

 

  永兴乡地处山区,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在语言沟通上局限于本土方言。本土方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制约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志愿者团队适时调整了推普内容与进程:12人兵分两路,一队8人赶赴基度村,另一队4人则赶赴坝山村开展活动。团队成员从“语言扶贫APP”的宣传出发,动员村民们下载此一应用来学习普通话和认读规范汉字。在实际的普通话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你好”、“谢谢”等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基本交际用语,还是其他简单句的训练,成员们都耐心细致地对村民进行引导。双方不厌其烦的重复与融洽和谐的氛围使村民们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为以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积极使用提供了可行性。

 

 

 

  志愿者向村民分发宣传册并阐释宣传册内容

 

  听山间古事,感华坪情怀

 

  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沟通使队员们很快发现:在云南境内有26个民族的华坪县,纷繁多样的民族历史文化早已根植于人们心中,这也使得当地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在推广普通话的进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许多山间流传着的少数民族传说。以这些传说为纽带,更深入地与当地村民们进行沟通,并得以借此机会增加他们对普通话的使用次数,带领他们了解国家通用语言的魅力与奥妙,充分激发当地村民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和使用欲望。

 

  在华坪的大山里穿行,在少数民族的传说中游历。实践团队员们饱含着推广普通话的热情,走进当地人们的生活,感悟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与文化底蕴。

 

  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梦想,志愿者们深知,短暂的志愿服务活动带给当地村民的仅仅是学习乐趣,并不能真正提高当地村民普通话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志愿者们希望通过推广普通话教学APP方式,让村民真正的“学好”“用好”普通话。

 

 

 

  志愿者向村民展示普通话APP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