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推普实践队赴孟连开展推普相关工作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6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克服普通话交流问题,提高“直过民族”乡镇普通话普及程度,响应“推广普通话,合力奔小康”的号召。2019年7月24日-25日,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选拔了7名优秀志愿者组建团队,由文法学院XXX老师带队,赴5个乡镇6个村委会,开展了为期X天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实践活动。

 

 

 

  

  7月24日九时三十分,全体队员乘车到达娜允镇南抗村。在当地教育局老师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在村党建工作室为村民开展了推普活动。宣讲队员首先说明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旨在为村民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村内外人员交流,有效增强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商品经济市场,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保障村民的生活质量。另外,队员为每位村民发放“语言扶贫”APP宣传手册,又现场一对一或者一对多为村民们具体讲解APP的使用方法。在队员的帮助下,村民们慢慢掌握了APP的使用方法,并且在自己手机上下载了APP进行自主学习。最后,队员们用普通话与部分村民共谈推普活动以及家乡近年来的变化。队员们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随着推普活动进入村落的千家万户,村民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物质基础和经济建设都得到很大保障。村民们也表示,在农活之余会积极学习普通话,积极与外界交流。

 

 

 

  当地教育局老师在开会讲话中指出,孟连县刚摘去贫困县的帽子,在经济富起来的同时,文化建设也不能落后。在完成孟连县扶贫攻坚的政策要求的同时,并表示,孟连县要争取在明年成为语言达标县城。每一个村子的人民都有义务学会普通话,学好普通话。

 

  7月24日下午两点,实践队来到了孟连县娜允镇允山村继续开展推普活动。在当地教育局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在允山村党建活动室为村民们开展普通话推广的相关事宜。活动开始前老师强调,推广普通话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扶贫攻坚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求村内3-50岁村民必须学会说普通话,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培训“直过民族”学讲普通话政策的号召。

 

 

 

  在推普工作过程中,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实践队进行了几项趣味横生的活动。首先,队员们在用普通话进行了自我介绍之后,动员在场村民用普通话介绍自己。村民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参与到其中。随后,实践队员教村民们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村民们积极踊跃地尝试,其中有一个叫娜袜的女生自豪奋勇地上台来与实践队员完成对话。最后,实践队员们号召在场村民下载“语言扶贫APP”,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很快学会使用APP并进行自主学习。

 

  推普活动结束后,实践队一行人在当地村民带领下在村子内进行走访。走访过程中,村民向队员们介绍道,允山村的民族以拉祜族为主体,其中傣族、佤族与之交错杂居。当地村民补充,在国家政策和各方努力下,村子里的经济建设和物质基础都有了很大提高,村子很难看到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路过一家村民自营小卖部时,两个骑自行车的小女孩吸引了实践队员的注意。实践队员拿出早就准备好了的糖果分给她们。当实践队员问道她们的梦想时,其中一个孩子大方地说道:“我想当一名医生。”队员问其缘由,她答道:“因为我想成为医生治好我奶奶的病。”另一个则说她想当歌星,并当场用拉祜族语言给我们唱了一首儿歌。走访过程中,队员们注意到村子每家每户的房顶上都有一个葫芦的图腾。村民介绍道,葫芦是拉祜族吉祥的象征,把葫芦图腾画在房顶上是拉祜族的传统。

 

  7月25日,实践队来到了等嘎拉村进行最后的推普工作。虽然下起了中雨,但村民们还是准时到达了活动室。特别是村里的小孩子们早早地坐在位置上。带队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后,在队员们的组织下,村民们先后学会了使用“语言扶贫APP”,在场的大人小孩对APP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孩子们更是大声地跟随APP朗读。随后,全场孩子在队员的带领下唱《水调歌头》。 伴随着孩子们的歌声,本次推普活动圆满完成。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工具,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推广普通话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绘中华。虽然本次孟连县推普时间很短,但村民都深刻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学好说好普通话,共同助力脱贫攻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