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学院学生吴建智参加第七届云南省道德模范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2日
会前,省委书记陈豪等会见了受表彰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大家的事迹平凡而感人,有血有肉有温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为全社会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标杆。
座谈会上,吴建智以《一双手撑起两个未来》为主题作了交流发言,“我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社会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和认可,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向各位模范、先进人物学习,见贤思齐,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德向善,为新时代增光添彩。”用他的真情实感弘扬了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昭通学院历来重视校园文明新风的培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选树道德模范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宣传和学习道德模范,号召全体师生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现以学习促行动,以行动正风气,在校园内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一双手撑起两个未来》
我叫吴建智,是昭通学院一名大二学生。2000年5月,我出生在昭通市巧家县一个农村家庭。我的哥哥在不满三岁时,因家人疏忽独自一人跑出去,不幸被高压电流击中,双手被烧焦,不得不选择截肢。没有了双臂,生活中很多对我们来说特别简单的小事却给哥哥带来了烦恼,他开始用脚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半年多时间,哥哥学会了用脚拿勺子、筷子吃饭和用脚洗脸、刷牙、穿衣服、穿鞋子等。
2006年,我和哥哥一起走进了校园。十三年来,我和哥哥形影不离。我每天早上提前起床用最短的时间穿好衣服、叠好被子,再打水帮哥哥洗漱,收拾好后背上两人的书包和哥哥一起上学。晚上回到寝室,我依然先帮哥哥洗漱好后我才睡觉。有很多人觉得,哥哥拖累了我,可是谁又情愿成为别人的负担,成为社会的累赘?朋友间、陌生人间的相互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自己的亲人呢?
去年,我和哥哥同时参加了高考,由于考分差距,我和哥哥原本将录取在不同学历的高等学校。我不想让哥哥因没有我的照顾而无法上大学,哥哥也不忍以牺牲我的前途为代价来成全他。于是我向社会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能和哥哥在一起,继续做他的“双手”,一起共圆大学梦。幸运的是,昭通学院为我们兄弟俩伸出了橄榄枝,我们分别被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和专科专业录取,学校还特意把我们安排在同一间宿舍,为哥哥购买了方便学习的教学器材。我们不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俩的事迹还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
因为对哥哥的不离不弃,我先后受到省、市表彰,被授予云南省青年五四奖章、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全国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9月5日,我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我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社会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和认可,接下来的日子我会向各位模范、先进人物学习,见贤思齐,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德向善,为新时代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