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昭通供电局青年播撒青春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8日

  辣椒,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材,你知道辣椒是怎么种出来的吗?

 

  可没那么简单,今天,昭电团团就带你了解一下辣椒的种植过程! 

 

  这里是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3年前,这里耕地分散,道路不通,村民收入低微,远低于国家脱贫线标准。 

 

  脱贫攻坚战冲锋号角吹响后,昭通供电局的吴长碧姐姐带着企业的嘱托来到水田村,带领贫困户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成立合作社建立了200个蔬菜种植大棚。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辣椒育苗的最好时节到来了。为了抓赶工期,在这个多雨的二月,水田村倾尽人力物力开展辣椒育苗。 

 

  昭电团团听闻水田村的农业生产需要,迅速组织青年志愿者于2月23日赶赴水田村,帮助村民进行辣椒育苗。 

 

 

  吴长碧姐姐耐心细致地为青年志愿者讲解辣椒育苗的每个步骤,并一再叮嘱:“这小小的一粒辣椒籽承载着水田村贫困户今年增收的希望,我们要用心对待每一颗种子,每一个小格只能放一粒,要让它不偏不倚尽量落在培育格中央。这样,辣椒籽才能吸收均匀的养分,秧苗就不会参差不齐”。 

 

  

 

  原来播种辣椒籽学问大着呢! 

 

  通过吴姐姐的讲解,志愿者们了解到辣椒育苗分了13个步骤:

 

  平整土地→洒水→打防虫药→铺设地胶布→铺设培育板→洒水→播放籽种→盖顶土→洒水→土壤消毒→盖地膜→插拱杆→盖遮阳网。 

  志愿者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简单分工完毕,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播种,是育苗最耗时的一个阶段,一个大棚有1200个育苗板,要播种80000多颗种子。浸泡过的种子粘手,但为保证育苗板中每一颗种子健康成长,不能采用播撒的方式,只能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把种子一颗颗的放在方格正中。 

 

  早上9点至下午14点,志愿者们保持“亚洲蹲”的姿势整整5个小时,没喝一口水,没休息一刻,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尖那一粒辣椒籽上,如若不慎在小格里多丢一颗,还得费劲捡出。下午14点半,志愿者们抓紧时间吃了午饭后,又紧锣密鼓地播种了2个小时,才完成了一个大棚的播种工作。 

 

 

 

  种子播种完后,便到了盖土环节。由于车辆无法将基质土运送到种植区,志愿者们忍受着播种后双腿的酸痛,提防着道路的泥泞湿滑,继续用箩筐将土一筐筐的背到了大棚中,用铁片、竹棍、双手将基质土均匀覆盖在种子上。 

 

  盖土后由懂技术的村民进行浇水、土壤消毒。最后便是盖地膜、插拱杆、放遮阳网,让辣椒种子拥有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种子出芽率。 

 

  

 

  在之后的两个月里,辣椒种子会在大棚中萌发破土、茁壮成长。秧苗长成后,水田村将秧苗出售或自种,成熟后的辣椒可销往周边超市、食堂、菜场,绝大多数的辣椒还将通过龙头企业销往贵州等地。 

  水田,正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形成多产业支撑的脱贫格局,在吴长碧的带领下,水田的脱贫致富正扬帆起航...... 

 

  

 

  昭电志愿者们在水田播种下的不仅是那80000颗种子,还是一种志愿服务精神,更是一种破土凌云的希望。 

 

  当村民们举起“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的标语时,这八个字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人心中。看着村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昭电志愿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村民的笑容是对南网人心血和汗水的最好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