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彝族小分队赴石林彝族自治县开展宣讲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4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响应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相关部门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近日,云南民族大学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彝族小分队赴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疫情防控知识为当地民众进行民汉双语宣讲。 

 

 

  小分队成员针对此次宣讲的内容制作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个人防护知识宣传小手册,还特地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了彝语翻译。小分队重点向民众们宣传:重科学、听官宣;不大范围流动,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聚集;出门戴口罩,外出勤洗手、居家多通风、朋友少聚集等防疫知识。 

 

  

  用民汉双语向当地民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们用通俗易懂的宣讲方式,帮助大家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领悟和思考。 

     

  除了民汉双语宣讲,小分队还开展了“推普脱贫”工作,对不同年龄段的民众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普通话推广与脱贫工作的进展状况,推广普通话。 

    

  之后,小分队拜访了彝族撒尼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人毕志辉,了解相关文化。彝族(撒尼)刺绣是撒尼人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沉积下来的特殊工艺文化,凝结着撒尼人对民族文化、生活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世界的认识。刺绣的图案花样搭配丰富、色彩对比强烈,表现了彝族撒尼人对大自然审美价值的直观反映。彝族(撒尼)刺绣已于2008614日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刺绣文化的非遗传承人,毕志辉老师还向小分队展示了较古老的刺绣原本,并为大家讲解了刺绣的针法、绣法、绣种等知识。毕志辉还带小分队一行人参观了新建的房屋,并表达了他对党和政府帮贫扶贫政策的感恩之情。 

 

 

  最后,小分队成员还到“彝族第一村”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文化。当夜幕降临,当地的年轻人不约而同来到广场上,伴随着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撒尼大三弦的独特韵律跳舞,现场一片其乐融融、和谐安定。 

 

 

  本次活动让小分队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情况,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同胞的交流沟通,促进各民族更加团结友好。青年学子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要求,要在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实践能力,在不断实践中学习技能、增强实力、勇立潮头,以“小我”融入“大我”,积极为家乡、为民族、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