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1日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争做“四有青年”,以实际行动投身于乡村建设,与祖国并肩同行,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脱贫助攻小分队于811日至15日在还未脱贫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地处滇缅交界的泸水市是集“边疆、民族、贫困、宗教、山区、直过”为一体的典型代表,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地区和目前云南省8个深度贫困县(市)之一。泸水市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东部玉龙雪山与西部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94%,山高、谷深、平地少的地貌是限制当地发展的难题,核桃是当地的传统脱贫产业之一,目前泸水市已发展核桃近70万亩,然而与省内其他核桃主产区相比,泸水市核桃生产效益较低,因此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调查泸水市核桃种植情况以及管理概况,从中发现问题,为当地核桃提质增产献计献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 

 

 

 

  811日清晨,小分队抵达泸水市六库镇,通过走访当地农业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定了此次调查的目的地为鲁掌镇鲁腮河村和老窝镇施家村、中元村、崇仁村。接下来4天队员通过走访调查,获得有效核桃种植农户信息42户,有效核桃基地信息9个,调查总面积约7500亩。 

 

  

  通过此次对泸水市部分村庄的核桃种植农户和基地的考察调研,同学们对当地部分地区的核桃种植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和当地党政机关的带领下,核桃种植面积广,但由于立体气候差异显著,受当地地理因素影响而导致核桃品种杂乱,但多数年份下核桃丰产,其中漾濞核桃、泸水1号、麻子核桃、泡核桃种植面积比较大,结合其品种优势,基地种植大多会选择漾濞核桃。又由于核桃市场紊乱,没有形成统一体系,使其销售价格偏低,销售途径单一,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因为核桃管理人员大多都是老年人并且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当核桃树产生病虫害时,他们只能依赖当地政府所采取的部分防病虫害的措施,而当发生其他病害时,他们只能任其发生,当然他们也希望有相关人员给予指导,从而降低核桃树病虫害的发生率,使得核桃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