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昌宁县委:“青年夜校” 多点开花,为青年成长全方位搭台赋能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昌宁县有常住人口35.37万人,14至35岁青年人口规模为10.09万人,青年占总人口比例为28.53%,全县共青团员人数13800余人。今年以来,团昌宁县委主动适应新时代团员和青年成长成才需求,充分发挥面向青年举办“夜校”的优良传统,精心打造“青年夜校”品牌,在昌宁青年群体中火热“出圈”。


不仅仅在县城,“青年夜校”在漭水、湾甸、鸡飞、耈街等乡镇也多点开花,截至目前,县乡团委“青年夜校”已开设课程43班次,累计服务各领域青年1000余人次。


微信图片_20241119175524.jpg



把准青年脉搏,让青年喜欢来。通过与青年座谈交流、深入团组织和“两企三新”企业调研等方式精准问需问计于青年群体、团属组织、商家机构“三个主体”,认真听取青年对课程安排、上课时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根据青年“点单”,获得青年兴趣爱好等第一手数据,结合青年喜爱和昌宁特色为青年需求“买单”,涵盖形势政策、文化艺术、职业发展、社会融入等多个门类,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控糖健康、“职场小白”青训营、公文写作、茶艺等既有引领性又有烟火气的公益课程。同时,根据“青年想要”动态更新“菜单”,持续推出普拉提、动感单车、插花等课程,让夜校课程更贴心、更用心、更走心。


微信图片_20241119175530.jpg



加强资源整合,让青年方便来。瞄准青年学习工作生活场景进行选点布局,在借助党群服务中心、职工服务中心、“青年之家”等多样化阵地的同时,注重吸纳整合社会资源,根据青年流量分布特点,在青年分布密集的商圈、街区周边进行实地走访,与昌宁蜜獾健身俱乐部Selina·月光普拉提瑜伽生活馆和花事未了等商家主理人沟通合作意向,探索“青年夜校”社会化生存新模式。注重作息合理化,坚持“青年下班、夜校开门”的开课原则,结合不同阵地氛围环境和硬件配备情况,匹配合适的课程资源,有效保障青年就近就便“赋能充电”。在教学管理上,由团干部、青年志愿者担任“值日生”,维护课堂秩序、安全和卫生,有效提升“夜校”课程服务品质。


微信图片_20241119175536.jpg



注重青年成长,让青年主动来。在“青年夜校”开展过程中,县乡团委联动,打造和储备了一支以团干部、青联委员、典型榜样、非遗传承人和各类职业中有特长、有能力、有情怀的人员组成的讲师队伍,广泛满足青年学习需求。定位“千年茶乡”文化传承,团县委首期“青年夜校”开设茶艺公益课,动员全县广大青年争做昌宁茶乡文化推介官和代言人;定位职业发展,耈街乡第四期“青年夜校”为青年干部新闻稿件的信息写作和视频照片的拍摄提供培训;定位健康养生,湾甸乡第七期“青年夜校”组织青年干部学习关于糖尿病年轻化现象、如何预防糖尿病等健康知识……“青年夜校”为青年全方位素质提升持续搭台赋能,昌宁青年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昌宁篇章注入青春活力。


下一步,团昌宁县委将持续发力,把办好“青年夜校”作为破解联系服务青年不深不实难题,改进工作方式的过程,努力把“青年夜校”办成新时代新征程共青团在社会服务领域党政满意、青年受益的“民心工程”。


编  辑丨杨进取

校  对丨胡   娜

校  审丨王薇淇

编  委丨金   树

来  源丨团昌宁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