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共青团:“三个聚焦”项目化推动留守儿童关心关爱上台阶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7日

团临沧市委以“三个聚焦”,推动“12355”项目化、品牌化,不断拓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面,让全市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共青团的温暖。


聚焦项目体系建设,夯实服务力量

640.JPG


建立挂联帮扶机制。动态摸清市、县(区)两级团委挂钩村留守儿童底数,以市、县(区)团委挂钩村为“据点”,采取“1名团干部+1名心理专家+N名留守儿童”模式,挂联、帮扶留守儿童202名;建立“一人一档”档案,精准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生活学习状况,制作亲情卡,设置亲情电话,持续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2024年以来,市、县(区)两级团委走访、遍访、亲情卡联系1900余人次;春节、“六一”期间,深入挂钩村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慰问活动16场次,在挂钩村开展心理健康团辅、自护教育等活动13场次。用好用活平台资源。临沧12355平台坚持以“团干部+专家+社工+志愿者+N”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服务队伍。在组织团干部、心理专家、法律专家、青少年社工、志愿者加入的同时,还广泛吸纳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益’心守‘未’人”,如舞蹈、绘画、手工、主持、书法、编程等方面的公益教师,热心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的青联委员,具有一定特长的返乡大学生,部分省级部门驻村工作队,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等。截至目前,临沧12355团队成员已达114人。联系整合各方力量。联合临沧市三院、社会心理健康专家、美丽中国支教团队和华科大研支团志愿者,组成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志愿者队伍,持续深入学校开展“春暖童心 ‘益’路有你”、“‘青’心‘未’你,‘益’路护蕾”关爱服务留守儿童活动。

聚焦项目内容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641.JPG


做长做常“促心健康”项目。利用开学季、心理健康月等时间节点,组织心理专家深入临沧市卫校、农校、财校等学校以及县(区)乡镇小学,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帮助中小学留守儿童树立良好心态。做优做强“减压赋能”项目。连续三年在中高考期间,组织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专家、团队深入学校为留守儿童专场开展心理减压、经验分享、志愿填报指导等“轻松备考·12355与你同行”系列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轻松迎考应考。做新做亮“护蕾守未”项目。持续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临翔那杏完小、永德勐汞完小等学校开展“春暖童心 ‘益‘路有你”、“‘青’心‘未’你,‘益’路护蕾”等主题活动,巡回开展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自护教育等公益课堂,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做实做好“安全守底”项目。在学期末,组织法律、自护方面专家、志愿者深入中小学开展法治宣传、防侵害自护教育,教育引导留守学生假期自觉遵纪守法,学会自我保护、防范侵害。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留守儿童校内服务项目6个,覆盖留守儿童在内的青少年3800余人次,满足留守儿童“微心愿”1000余个,捐赠爱心护理包800余个。

聚焦项目资源筹措,扩大服务覆盖面


在阵地建设上向基层倾斜。在村(社区)、学校建立12355青少年服务站和青联希望小屋,依托团干部、青联委员、驻村工作队和青年志愿者等力量,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权益维护、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教育、关心关爱等服务。2024年内,建立12355青少年服务站2个、青联希望小屋1个,筹集爱心企业善款7.8万余元。在资源整合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为800名留守困难学生发放人均1000元助学金,帮助留守青少年、困境青少年搭建助学桥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和希望。实施团省委12355服务站综合服务项目1个,进一步增强农村留守青少年防范侵害的意识和能力,助力农村留守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项目实施直接受益留守青少年80人,间接受益4000余人。争取团省委“茅台王子·明亮少年”希望港湾项目立项3个资金8.1万元,从情感关怀、学业辅导、心理健康、兴趣培养、社会适应等方面提供服务,促进留守儿童成长。永德县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获得省级立项,项目资金10万元。在关爱保护上全力实施“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着力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法治与自护教育,引导其尊法守法,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效防范侵害,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遭受侵害。针对摸排出来的心理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或问题倾向青少年等特殊群体,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服务,必要时联动政法等相关部门,组织心理、法律专家介入服务,帮助问题儿童纠正行为偏差、心理偏差,助力其安全健康成长。

2024年以来,临沧共青团共开展“情暖童心微心愿”、“团团陪伴·助力‘双减’”、走访慰问、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12355自护教育、法治宣传、心理健康服务等线上线下团属品牌项目和活动190余场次,覆盖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青少年共12000余人次,实现“微心愿”1000余个,争取到爱心企业、单位和人士用于爱心助学和“微心愿”的善款和物资价值共40万余元。

编  辑丨梁   爽
校  对丨胡   娜
校  审丨王薇淇
编  委丨金   树
投稿邮箱丨41549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