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楚雄州委:厚植创新创业新沃土 壮大创业兴乡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6日
近年来,团楚雄州委积极推动青年创业兴乡工作落实,扎实开展青年创业奖评审、青年电商人才培育、“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工作,厚植创新创业新沃土,激励引导广大青年回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建新功、立新业,涌现出孙立刚、许峻、杨起鸿、王兴平、彭程等一大批创业兴乡新农人。

一是以训促学,培育青年农民主力军。与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和州人社局等部门沟通对接,将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培育纳入全州高素质农民培育统筹开展,年内计划开展各类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班20场次1840人。目前,全州各级团组织共联络、培育、服务乡村振兴生产领域青年致富带头人32人,乡村涉农项目管理型合作社负责人20人,乡村治理型青年人才103人,销售型创业青年人才30人,乡村文旅创业青年人才20人,联络服务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人才40人。目前,全州共有高素质青年农民人才2400人。二是以赛促学,培强青年电商主力军。通过集中培训、头部达人“一对一”辅导帮带、直播竞赛、品牌带货、资源支持等方式开展“核桃之星”、“壮鸡之星”、“菌乡之星”青年电商人才培育系列行动,切实提高青年电商人才销售能力和水平,更好助力乡村振兴。相关培育行动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共青团中央、云南日报、云南网等关注报道20余次。目前,全州累计支持培育青年电商主播100余名,淘宝、抖音等店铺50余个,培育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实现电商销售额1.2亿元。三是以践促学,用好返乡实践主力军。认真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充分发挥好4个“楚雄州青联委员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和2个“产业振兴”青联实践服务团的作用,成立11个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联络站,建立实习实践联系群,便于更好地凝聚服务青年。全州采取线上线下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引导2038名楚雄籍在外学子返乡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116.17万小时,有效助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楚雄市、南华县、武定县的“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受到团中央通报表扬。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激励青年返乡创业。全州将青年创业兴乡行动列为州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推动出台《楚雄州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实施细则(试行)》《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楚雄就业创业10条措施》《楚雄州“青年创业奖”评审方案》等政策措施。扎实开展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爱心励志基金扶持工作,累计发放贷款和帮扶资金1.9亿元,着力解决返乡创业青年缺政策、缺技术、缺资金的“三缺”难题。二是紧盯急难愁盼,助力青年扎根创业。团楚雄州委紧盯返乡创业青年及企业的急难愁盼,对有资金和技术支持需求的创业青年及企业,积极搭建融资、引智及合作交流平台,帮助对接金融机构、头部企业、风投机构、科研院所等资源平台,提供精准的项目、资金、智力、管理、法务等方面的支持。每年定期召开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听取和解决返乡创业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14个,助力创业青年在全州“站稳脚跟”。三是对接整合资源,激发青年内生动力。积极探索推动“以商招商”、“以赛促招”、“以奖促创”,引进相关上下游合作企业到楚雄落地。结合返乡青年的创业实际,为返乡创业青年及企业积极争取发改、人社、市场监管、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在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社保养老、税费减免、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政策配套支持,进行“点对点”项目扶持,推动元谋鸿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华华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州在云南省股权交易所青创板挂牌的优质企业,有力激发了青年创业的内生动力。一是搭建创业平台,凝聚返乡创业力量。积极推动成立楚雄州青年创业协会,按照行业类型组建了9个创新创业专项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创业指导帮扶工作,设定“协同创造+创业实践+知识分享+跨界协作”的目标,通过“1+9+X”的模式发挥好专项组“职业技能培训+直播带货培训+创业项目孵化+文旅品牌培育+农品推介销售”6个基本职能,依托各类赛事、主题沙龙、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凝聚和帮扶返乡青年创业,努力架起共青团与创业青年的“伙伴连心桥”。目前,全州共有返乡创业青年115名。二是抓实研学交流,提升青年创业能力。全州连续九年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连续六年开展创新创业论坛,通过组织优秀创业青年分享创业心得和经验、互动交流创业法宝,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了创业模板。依托楚雄州青年创业协会,组织楚雄州“青年创业奖”获得者和会员企业相互之间交流参观学习、到发达地区及州内有关县(市)考察交流学习5场90余人。承办了云南共青团“青年创业兴乡”现场推进会,为全省优秀创业青年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三是做好校地合作,整合返乡创业资源。全州依托“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载体,建立常态化机制联合高校组建大学生“青春百团助百村”服务团队,深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相继与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就学术调研、文化研究、实习实践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交流40余场次,与云南开放大学在武定县高桥镇建立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与北京化工大学在姚安县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校地双方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为广大创业青年搭建实践舞台。一是开展创业先锋评比,抓实创业典型培树。近年来,全州共荣获“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5名,提名奖15名,成功推报武定县春夏秋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峻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全州两届“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累计评审表扬20名“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和10名提名奖,累计评审表扬58名“青年创业县市长奖”和16名提名奖,累计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61.7万元,有力激发了全州广大青年创业兴乡的热潮。二是做好创业典型宣传,激励青年对标先进。积极制作发布“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宣传视频12个,在云南网、楚雄日报、楚雄网、楚雄青年微信公众号共推出了“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风采20期,“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风采20期,返乡创业青年典型20期,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事迹1期,“青年创业县市长奖”风采74期,为广大创业青年提供了创业先进典型经验。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引导青年提升本领。通过组织优秀创业青年为返乡创业青年分享创业心得和经验、互动交流创业心得,引导青年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组织“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获奖者以报告讲座等形式进高校、进社区、进企业宣讲创业经验和做法26场7200余人,开展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事迹宣讲会1场800余人,通过“楚雄青年创业州长奖”获得者和返乡创业青年相互之间交流研讨、参观学习,引导返乡青年对标创业先锋,着力帮助返乡青年群体之间紧密、有效对接整合创业资源,提升创业本领。下步,团楚雄州委将加大对返乡青年人才的培育力度,抓好“壮鸡之星”、“菌乡之星”等电商培育后续提升工作,认真落实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强化创业兴乡政策帮扶力度,开展好“楚雄青年创业奖”评审表扬工作,扎实推动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重点培育、选拔和扶持一批创业兴乡项目,为创业青年搭建更广阔、更多元、更务实的学习交流平台,确保青年“回得来”、“留得下”、“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