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山州委:深耕铸魂育人沃土,锻造“青马先锋”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3日

近年来,团文山州委始终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将“青马工程”作为锻造新时代青年先锋的核心载体,以“培养政治坚定、能力过硬、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骨干”为战略目标,聚焦培养体系科学化、培养模式实效化、培养链条长效化,不断提升“青马工程”的人才凝聚力、品牌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真正实现“培养一批骨干、带动一代青年、服务一方发展”的育人成效。


image.png


一、以“政治铸魂”为根基,构建“三问闭环”培养体系,确保“培养有高度”


始终将“铸牢政治信仰”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明确培养维度、完善培养体系,确保培养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聚焦“培养谁”,精准划定培养对象规范学员选拔程序,严格参训人选资格、标准、条件,建立“分层分类、动态遴选”机制,基层一线青年占比达60%以上,将“政治素养”作为核心指标,重点考察学员政治素养、理论觉悟和实践担当能力,确保选出“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骨干。明确“培养什么”,构建“1+3+X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基,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个核心模块必修课,邀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党校教授等,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员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组织学员走进老山主峰战场原址、麻栗坡烈士陵园、东升合作社旧址、“西畴精神”展览馆等本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讲解+情景模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地方的实践成果;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研讨交流,设置“青马读书会”“课前微党课”“青春笃学上讲台”等环节,围绕时事热点、理论难点等话题,让学员在思想碰撞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接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安排学员走进基层一线积累经验,通过地方实践、能力提升、实践锻炼3个特色模块助力学员增才干壮筋骨。根据学员职业特点,开设“提高舆情处置能力”“案例写作指导”“青年心理调适”“DeepSeek的办公场所应用”“防艾巡讲”“反诈宣传”等X项自选内容,实现“按需施教”,鼓励学员撰写学习心得和调研报告,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创新“怎么培养”,打造“全周期跟踪”机制。构建“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培养”的闭环链条,开展15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分组研讨+现场教学”强化理论武装;安排学员参与乡村振兴调研、基层社会治理、志愿服务等一线工作,时长不少于3个月的中期实践锻炼;建立“导师+学员”结对机制,开展不低于1年的长期跟踪培养,导师由党政领导、企业专家、优秀基层干部担任,形成覆盖“政治引领—专业赋能—实践指导”的师资矩阵,定期开展思想交流、职业规划指导。


二、以“实践赋能”为路径,创新“四线融合”培养模式,确保“成长有深度”


立足文山发展实际,推动青马工程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岗位建功深度融合,让学员在实践中“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与地方产业发展融合,培养“实干型”青马学员。围绕文山州绿色铝、三七、现代农业、康养旅游四大重点产业,组织青马学员深度参访文山州绿色铝、三七产业、绿色农业生态等特色产业,构建“看—研—促”实践链条,鼓励学员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可落地的产业发展建议,在实战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实操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培育“乡土型”青年骨干。聚焦文山州乡村发展实际,鼓励学员参与特色农产品培育、乡村旅游规划、人居环境整治等具体工作,组织学员向乡村振兴带头人、驻村工作队学习,在田间地头练就“说农家话、办农家事”的本领,推动学员从“理论学习者”转变为扎根乡土的“实践者”,助力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与基层治理实践融合,造就“服务型”青年先锋。组织学员参与创文创卫、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学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鼓励学员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主题宣讲,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和奋斗经历,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青年。与岗位建功行动融合,淬炼“担当型”青年能手。引导学员主动认领急难险重任务,在项目推进、科技攻关等一线实践中扛责冲锋;开展“业务技能比武”,围绕岗位核心能力以赛促学、以赛提能,让青年在比拼中练就过硬本领,激发青年立足岗位、主动作为的热情,推动更多青年在实干中彰显担当,成为岗位上的中坚力量。


image.png


三、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完善“三位一体”培养链条,确保“支撑有力度”


通过构建“责任、资源、评估”三大体系,确保培养工作常态长效。健全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将青马工程培训班纳入州级主体班次计划,在文山州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集中开展预报名、方案报审、印发通知、组织训前谈话、组织实施、材料归档工作,形成“组织部门管方向、团委抓实施、相关单位供资源”的工作合力。整合资源体系,破解“人财物”瓶颈。依托文山州委党校(云南老山干部学院)在理论研究、红色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固有优势,通过资源互通、师资联动,实现优质教育要素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为培训工作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和专业保障,从而提升整体育人质量与效能;将培训经费纳入州级财政预算,由文山州委组织部商文山州财政局根据办班时间进行划拨,确保青马工程培训工作能够高质量、常态化开展。优化评估体系,实现“动态提升”目标。建立学员成长档案,跟踪记录其政治表现、工作业绩、社会贡献等,通过学员自评、导师评价、服务对象反馈等方式收集意见,推动培养方案持续优化;定期组织学员开展回访交流活动,了解学员在工作学习中的表现和需求,为学员提供持续的支持和帮助;搭建学员交流平台,鼓励学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巩固培训成果,让青马学员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青春力量。


下一步,团文山州委将始终锚定“为党育才”核心使命,以政治铸魂为根本,深化理论武装与实践淬炼的融合,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同地方发展实践、青年成长需求紧密结合,健全跟踪培养、动态管理、激励保障长效机制,着力锻造一批政治坚定、能力过硬、扎根基层、堪当重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青马工程成为培养党的可靠后备军的“红色熔炉”,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新篇章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编  辑丨胡   娜
审  核丨王薇淇
编  委丨金   树
来  源丨团文山州委
投稿邮箱丨4154951@163.com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