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西双版纳州委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

近年来,团西双版纳州委以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为核心载体,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需求,创新开展“成长心理课堂+团体辅导活动”系列服务,通过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创新复合教学模式、完善长效服务机制,精准打造“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家庭联动”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服务生态,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注入“心”动能,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新路径。


构建“全龄段+多主题”课程矩阵
筑牢心理成长“认知基石”


紧扣青少年成长关键期心理特点,打造覆盖不同年龄层、聚焦多元需求的课程体系。针对情绪管理难题,开设“解锁情绪密码”“与情绪和解”“考前减压”等专题课堂,围绕压力源识别、讨好型人格疏导、自伤自残预防等核心内容,系统解析情绪本质与应对策略。聚焦家庭教育痛点,推出“学做专业父母”“破译家庭沟通密钥”等亲子主题课程,通过剖析教育类型影响、演绎沟通场景误区、解析“非暴力沟通”模型等,引导家长转变教育方式,70%以上家长计划运用课堂所学优化亲子互动模式。主动进学校、社区、村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异地集中入学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陪伴,共开展各类心理辅导活动36场次,直接服务5130人次,间接服务15398人次。


image.png

创新“理论+案例+实操”教学范式
激活心理服务“实践效能”


坚持“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理念,构建沉浸式、互动式教学模式。邀请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组成讲师团,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剖析+场景模拟”复合教学法,如通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案例解析情绪压抑危害,借助“情绪信号灯”模型、“求助卡”填写等实操训练,让参与者直观掌握正念呼吸、认知重构等7大调节技巧,课后数据显示80%参与者熟练掌握至少2种技巧。在亲子沟通主题活动中,通过还原“道德评判”“强人所难”等暴力沟通场景,引导家庭现场演练“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沟通模型,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切实提升青少年情绪管理与家庭协同育人水平。


image.png

完善“筛查—干预—长效”服务闭环
优化心理护航“生态体系”


建立“预防—干预—康复”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强化阵地建设,在景洪市新时代文明中心成立西双版纳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配有团体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沙盘治疗室、宣泄室等区域,满足求助青少年的多元需求。推进阵地融合,组织参与活动家庭参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直观了解“热线咨询+面询服务+危机干预”工作模式,累计吸引超300人次实地体验,有效扩大心理健康服务社会知晓度与参与度。延伸工作手臂,依托服务台在学校、社区试点建设“青少年心理危机守护站”,组建专业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筛查与干预,着力构建全周期心理关怀网络。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固定服务日”机制,每周五持续推出“成长心理课堂”“父母成长营”“亲子团辅活动”等系列品牌,年内计划开展活动共50期,围绕情绪管理、家庭教育等主题延伸服务场景,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长效支持体系。


编  辑丨张文静

责  编丨胡   娜

审  核丨王薇淇
编  委丨金   树
  丨团西双版纳州委
投稿邮箱丨41549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