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红绿融合,推普兴边”青年推普团以语言为桥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玉溪师范学院“红绿融合,推普兴边”青年推普团于近日在云南省腾冲市明光镇东营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普团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创新采用多样化课堂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将普通话推广融入红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及乡村发展实践中。
分层教学激发创新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推普团将学生分为两个学段,实行分层教学。此外,考虑到参与活动的孩子均为小学生,正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阶段,为使实践活动既贴合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又能实现“推广普通话、传承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目标,推普团创新开设了“3+1”的实践活动模式,即在作业辅导、普通话教学和红色文化传承基础课程外,增设书法、黏土等特色实践活动。
红色文化浸润童心
推普团深知红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将红色教育贯穿活动始终。实践初期,团队成员前往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等地,深入探寻滇西抗战历史,为后续教学积累生动素材。
7月17日,恰逢聂耳逝世90周年纪念日,推普团开展“聂耳与国歌”主题课堂。志愿者用普通话讲述聂耳以音乐为利刃的生平,解释“腾冲英雄用枪炮保卫家乡,聂耳用音乐保卫国家”的深刻内涵,并带领孩子们在国旗下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语言赋能产业发展
推普团深入边疆村寨,开展普通话使用情况实地调研。推普团前往傈僳族村寨,通过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直观了解到当地普通话推广成效、村民学习情况及实际影响。针对当地群众普通话水平普遍低下的问题,推普团将当地茶产业发展与普通话推广结合起来,不仅开设了“推普小课堂”,从日常交流用语、产业发展词汇等方面开展针对性教学,还建立了普通话交流微信群,为村民搭建常态化学习平台。这不仅便利了群众沟通,更助力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器。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边疆地区带来了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更通过创新形式将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推普团负责人表示:“十天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推广普通话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将继续发挥高校学子的专业优势,为边疆地区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未来,推普团将不断优化“红色教育+语言推广+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推普工作常态化开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持续助力。
责 编丨胡 娜
投稿邮箱丨41549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