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龙陵县委:“返家乡”社会实践助力青年与家乡“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近年来,团龙陵县委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实践宗旨,积极发挥县级团委生源地优势,积极组织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投身家乡建设,用绚烂夺目的青春志愿红为家乡增添新风景,为龙陵县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一、精准谋划“三步走”,下好动员部署“先手棋”


一是高位统筹,强化组织领导指挥棒根据各级团委关于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团龙陵县委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整合村组活动场所、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儿童之家等为活动阵地,建立团委统筹、部门协同、乡镇搭台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强大声势,为活动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精密部署,绘制任务推进施工图召开年度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会对组织社会实践和开办爱心托管班相关事宜进行详尽的安排部署,并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每年选派队长1名,副队长9名。与龙陵县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聘任基层团建指导员的通知》,选派85名驻村第一书记为团建指导员,指导和协助开展返家乡活动。 


三是靶向挖岗,需求对接零时差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提前与重点单位、企业、乡镇沟通,一揽子征集挖掘优质实践岗位,建立需求清单供给清单,实现岗位设置与地方发展需求、学生专业特长的双契合2025年以来,共发布实践岗位356个,招募大学生917名。


image.png


二、打造实践“多维课堂”,构建能力提升“快车道”


一是政务体验课堂树理想组织大学生深入教体、法院、医院等政务服务一线部门,担任办公室助理、政策宣讲员,参与重点项目跟进、公文材料撰写等工作,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巩固专业所学,在亲身体验中明晰职业方向。


二是产业探航课堂长真知精准对接龙陵县青年创业协会会员企业,精心设置直播助农、产业调研、市场营销等特色见习岗位,引导学生深入生产一线、销售前沿,直观感受地方产业发展脉动,让书本知识与产业实践碰撞出创新火花,切实提升适应产业发展的实践能力。


三是公益服务课堂润初心常态化开展儿童托管班”“心理团辅”“希望港湾等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动员龙陵县121个村(社区)开办儿童托管班,开班率超90%让学生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投身社会奉献爱心的过程中,不仅传递了温暖与善意,更在实践中厚植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


四是青年戍边课堂践担当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为主题,在木城乡组织10余名返乡大学生与边境派出所民警联合开展踏边巡逻活动,让青年学子在亲历边境守护实践中增强国防意识,践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image.png


三、推动成果“长效转化”,延伸活动效益“价值链”


一是人才档案起来为每位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建立青春档案,记录实践表现、专业特长及突出亮点,纳入本地青年人才库,为后续招才引智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二是优秀成果起来团龙陵县委联合县委人才办等多部门印发《龙陵县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实行积分量化评价和奖励机制,以此激发活动参与热情。多年来,77名大学生获评市级优秀志愿者,90名大学生获评县级优秀志愿者。同时,面向返乡大学生广泛征集活动动态信息与个人实践感悟,2025年以来,被团中央和省市各级媒体采用和转发信息52篇,县乡村发布信息356篇,其中《别样的青春日记》被团中央团建头条公众号采用。


三是引才纽带起来不定期举行返家乡大学生交流会,邀请组织、人社部门宣讲人才政策,定向推送优质就业实习岗位,提前锁定优秀毕业生,推动实践引流就业引入有效转化,切实破解基层引才难问题。


如今,返家乡大学生活跃于龙陵城乡一线,既在实践中成长,也为地方发展注入动能,成为连接青年成长与地方进步的青春纽带下一步,团龙陵县委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拓展实践基地、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青年返乡筑巢,为龙陵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编  辑丨张文静

责  编丨胡   娜

审  核丨王薇淇
编  委丨金   树
  丨团龙陵县委

投稿邮箱丨41549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