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语融情聚 共铸同心”实践团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昭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语融情聚 共铸同心”实践团赴昭通市鲁甸县开展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image.png


震痕刻韧  银火铸兴


首日,实践团首站走进鲁甸地震纪念馆。断壁残垣与今昔影像强烈对比,讲解员以“汉语+方言”双语回溯“8·03”震后“三年重建、八年振兴”的跨越,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呐喊化作标准语音的回响。同学们纷纷表示,普通话不只是信息载体,更是凝聚情感、对接资源、激活产业的“振兴密码”。随后实践团到朱提银文化馆,聆听“朱提银”从汉代贡品到现代品牌的千年故事。当地用直播带货、文旅推介,把银饰锻造非遗与标准普通话深度融合,年创产值突破5亿元,带动2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银”色动能。


image.png

椒香振兴  语畅万家


次日,实践团直抵甘家寨万亩花椒基地。龙头山镇相关负责人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龙头山依托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发展“绿色、有机、富硒”花椒的产业路径。接着实践团深入马口社区,在椒香翻涌的院落里,89岁的甘正芬奶奶紧握同学双手:“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这儿叮嘱我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实践团送上推普爱心包与牛奶,请甘正芬奶奶用方言回顾十年变迁,再以普通话提炼“通路、通商、通心”关键词,现场掌声、笑声此起彼伏。最后,实践团来到大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参观并了解花椒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花椒作为农作物可制作成多种产品,如花椒精油、花椒麻味素、花椒身体乳。通过填写问卷和入户访谈,梳理出“椒农直播难开口、留守儿童回家即方言”等问题清单,为精准推普、助力椒香产业振兴奠定数据底座。


image.png


童声银发  语振乡风


第三天,实践团兵分四路,将推普活动送进景新、雨露、和悦社区及砚池街道广场。“童语同音”小课堂30分钟攻破n、l及平翘舌难关,累计120余名儿童从“羞于开口”到“抢着用普通话给爷爷讲故事”故事宣讲与朗诵赛60余名青少年以《少年中国说》《民族团结之歌》角逐“最佳普通话之星”,用标准音诠释“少年最好的模样”。“银龄课堂”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用普通话说“挂号”“扫码支付”,78岁的大爷第一次完整朗读《七律·长征》,现场掌声雷动。砚池街道广场上,围绕“花椒走出大山的N种方式”随机开讲,把“学说普通话,椒香飘更远”的口号喊进心里。


image.png


从地震纪念馆的沉思,到花椒树下的欢笑;从老奶奶紧握的双手,到孩子们清脆的普通话,昭院青年用三天两夜完成了一场青春与热土的双向奔赴。正如团队日志所写:“当银火淬炼的朱提银、椒香浸润的乌蒙山与标准音交汇,我们听见了乡村振兴最动听的和声。”


未来,昭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语融情聚 共铸同心”实践团将把“小我”融进“大我”,把“普通话”化作“同心语”,把“青春星火”汇入“复兴伟业”,持续在乌蒙山深处燃旺语言之光、产业之光、团结之光,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编  辑丨张文静

责  编丨胡    娜

审  核丨王薇淇
编  委丨金   树
来  源丨昭通学院团委

投稿邮箱丨41549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