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西双版纳州委联合开展“关爱心灵成长,法治护航青春”开学第一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
为持续推进“为了明天”“利剑护蕾·清源”专项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关怀帮扶工作,8月28日,团西双版纳州委组织西双版纳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心理教师、法律志愿者等专业力量,走进西双版纳州第十七中学开展“关爱心灵成长,法治护航青春”开学第一课活动。此次活动精准对接专门学校学生的特殊需求,以“法治教育+心理辅导”的复合介入模式,搭配心理测评与一对一咨询,让服务既有“新意”更有“心意”,助力青少年扫清成长阴霾,重塑生活信心,顺利开启新学期新征程。活动阐明了“法治护成长、心理助健康”的活动意义,用“每一段经历都是成长的养分,每一次努力都值得被看见”等真诚话语,鼓励同学们放下包袱、积极参与、主动倾诉,介绍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时刻在线、长期护航”的陪伴承诺,为后续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信任基础。西双版纳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志愿者、云南凌云(西双版纳)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部主任侯和林为同学们带来《撕掉标签,重塑未来》互动法治讲座。讲座以电影《哪吒》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为主线,从“被贴标签”的感受切入,引导同学们分享“被误解、被区别对待、被讨厌”等童年经历,并共同将“标签”撕碎,运用充满正能量的“积极词语”重塑信心。讲座还解析了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与青少年密切相关条款,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规范行为。“侯老师说的那种被冤枉的感觉我也有过,但他让我知道,我们也能像哪吒一样‘打破偏见’,靠自己撕掉标签,遇到事也可以靠法律解决。”一名学生在课后感慨道。西双版纳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志愿者、心理教师杨仕丹以欢快的 “鸡蛋—小鸡—母鸡—凤凰”晋级游戏为心理团辅课程开场,迅速破冰,充分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参与热情,现场笑声不断,气氛轻松活跃。活动引导大家认识“情绪没有好坏之分”的核心观念,每一种情绪都是内心的信使,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应对。“盐画创作”环节,给每位同学发放了食盐和粉笔,让大家以“情绪”为主题进行自由创作,并为作品命名与大家分享。同学们创作投入,有的描绘了学校浪漫的粉色夕阳,有的展示了自己此刻的内心感受。创作完成后,大家将手中的“情绪作品”倒入垃圾袋中。这一行为艺术般的环节寓意无论当下的情绪是积极还是消极,它们都终将如这盐画般会消散,重要的是我们体验、表达和释放的过程。杨仕丹借此引导大家学会接纳情绪、不被情绪所束缚,做一个“没有负担的人”,珍惜每一次都可以“轻装上阵”、重新开始的机会。
同学们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匿名方式完成涵盖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的专业化心理量表,既帮助大家科学评估自己近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校方提供“一手资料”,掌握学生整体心理素质、锁定重点跟进群体,从而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关爱帮扶。设立临时咨询点,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律师“坐诊”,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私密咨询。“有些话憋在心里很久了,和老师聊完后感觉轻松了很多,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做”,一位刚结束咨询的同学表示。现场多名同学记录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联系方式,预约后续服务,真正构建起“科学评估—精准识别—即时支持—长期跟进”的全链条护航机制。此次活动是团西双版纳州委深化12355品牌建设、前置服务关口、关爱重点青少年的有力举措。下一步,团西双版纳州委将依托西双版纳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持续联动西双版纳州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执业律师等专业人才资源,探索建立与专门学校的常态化结对服务机制,线下组织专家团队入校开展不同主题的辅导活动,线上畅通12355热线和线上平台,用法治的阳光和心灵的温暖,助力专门学校学生“撕掉负面标签、涵养积极心态”,顺利融入校园、走向社会,拥抱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