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东川区委:“快乐小屋”托管班,服务青少年再发力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快乐小屋”是团东川区委贯彻落实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工作的重要实践,是深化开展雏雁护航工程的重要举措,现已连续开展13年,期间,通过不断地创新服务模式、整合资源力量,“快乐小屋”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实现了从解决“看护难”的朴素愿望,到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从政府主导的民生工程,到全民参与的公益实践。截至目前,东川区“快乐小屋”已累计服务青少年儿童18000余人次,参与志愿者人数达4000人次。


覆盖范围持续延伸,实现对村一级的有效覆盖。今年暑假,“快乐小屋”打破传统在城区内开设的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乡镇村(社区),通过链接各类资源输送一批线下课程到乡镇服务点,实现对村一级的有效覆盖,让孩子们在假期中精神有引导、学业有辅导、生活有陪伴、成长有守护,着力提升乡村留守儿童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目前东川区“快乐小屋”已开展13个点位。


图片


服务内容不断创新,实现资源与需求的高效匹配。紧扣成长需求,创新课程内容形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青少年成长需求,整合高校、社区民警、返家乡大学生等资源力量,打破传统托管中 “老师讲、学生听” 的刻板形式,围绕知识辅导提升、传统文化再现、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乡村文化体验等创新开设“情景剧+”“实践体验+”“研学+”课堂50余场,实现从单向服务到互动体验的迭代,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图片


深化“沪滇协作”,促进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以东西部协作为依托,以研学为纽带,普陀东川两地青少年在非遗文化体验中深植民族文化认同的根基,在共同成长实践中打破地域隔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20余名优秀青少年赴上海开展研学活动,围绕 “开拓视野、对标成长、共筑友谊” 核心目标,不仅让东川青少年走出家乡看世界,更搭建起东西部青少年交流的桥梁。链接上海同生关爱慈善基金会到东川同50余名沪滇两地青少年开展“美丽心灵 青春同行”暑期公益研学活动,通过“文化体验+公益实践”双轨并行,加强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两地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强化情感认同。


图片


品牌建设长效升级,实现社会参与度的持续提升一是多校学子助力服务。“快乐小屋”开展13年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高校的学子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今年暑假,有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8支队伍和“返家乡”等23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快乐小屋暑期实践中,进一步充实了服务力量。二是普陀力量温暖东川。上海普陀区委向东川捐赠“微心愿”公益资金5万元,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怀与学业辅助支持,普陀青联向汤丹镇中心学校捐赠物资并授牌“青联希望小屋”,为当地青少年打造 “多功能成长空间”。上海普陀区青联进一步延伸公益触角,将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教学理念送教到基层,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触摸更广阔的世界。三是社会捐赠共促发展。积极动员东川本地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培训学校等通过爱心捐赠、公益送教等方式为 “快乐小屋” 注入持续动能,通过 “本土力量反哺本土公益” 的模式,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良好局面。


在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助力下, “快乐小屋” 从单一的托管场所升级为集学习辅导、兴趣培养、成长关爱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已形成 “政府引导、品牌带动、社会协同” 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效推动品牌价值转化为实际服务效能,为项目持续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团东川区委将持续发挥团组织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快乐小屋”的服务半径和影响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向赋能,全程护航。


编  辑丨胡   娜
责  编丨王薇淇
审  核丨金   树
  团东川区委
投稿邮箱丨41549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