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共青团云南省委权益工作要点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3日
2014年共青团云南省委权益工作要点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3日
2014年共青团云南省委权益工作要点
2014年共青团云南省委权益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落实《共青团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的意见》,按照法制化、组织化、社会化的工作方向,继续深化“面对面”活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重点工作,不断取得维权工作新成效。
一、推进法制化维权进程
加强青少年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及宣传,用法制思维及法律手段维护青少年权益。
1.落实青少年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云南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为重点,促进青少年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好中央“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
2.深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推动法制教育纳入教材、课堂。强化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成员单位的联系,推动法制宣传进校园、进社区,注重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利用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组织青少年参加网上普法知识大赛等活动。开展好寒暑假自护教育和“法制宣传周”活动。
二、完善组织化维权机制
借助人大、政协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发挥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构作用,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完善公共政策体系,通过组织化渠道代表和反映青少年普遍性诉求。
3.推动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继续落实好六大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总结2013年推广经验,按照实施方案抓好2014年工作落实,在省、州(市)及县(市、区)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汇总和动态监测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帮扶重点青少年群体。
4.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完善常态化倾听机制,经常深入青年群体开展倾听活动。组织好“面对面”集中活动,扩大宣传成效。加强与人大、政协和提案建议办理单位的联系,跟踪落实答复办理情况。加强与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委员的联系,共同关注青少年问题。围绕2015年“面对面”活动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进行优秀调研成果评选。
5.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争取成立云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推动州(市)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主动参与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和督办工作,实现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协调联动、个案转接等工作机制。
6.探索建立青少年权益典型案件和热点事件响应机制。针对青少年权益典型案件和热点事件,积极稳妥地发出团组织的“声音”,表明态度,提出建议。注意利用媒体和网络,借助专家力量,对舆论进行必要引导。
7.做好青少年权益创新工作。加强对昆明市“全国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的指导支持,以健全工作机制为重点,探索共青团在表达利益、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渠道,努力使试点取得实践成果。
三、构建社会化维权体系
打造12355综合公益服务平台,培育专业化维权工作团队,丰富网络和新媒体工作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
8.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发挥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示范作用,加强对全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培训,召开一次全省经验交流培训会。进一步稳定联系专家学者、公益人士、志愿者等,建立青少年权益工作咨询顾问队伍。继续集中开展中高考减压“阳光行动”和青少年自护教育等活动,鼓励各服务台深入家庭、学校、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服务。依托日常数据积累,建立青少年舆情及诉求研究报告机制。
9.探索青少年社工队伍建设。针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调研,积极与民政等部门协调,逐步落实好中央六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10.加强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展权益战线新媒体工作渠道,综合运用网站、短信、微博、微信等,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自我保护、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等工作,扩大权益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11.凝聚整合社会化工作资源。依托心理、法律、社工等专业力量,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探索承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探索与带有维权性质的民间社会组织的联系,尝试建立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
四、其他工作
12.加强自身建设和其它工作。加强各级权益部门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建设,努力推动州(市)、县(市、区)权益部门及专项组办公室工作机构、专兼职人员、经费等的落实。加强对权益战线干部业务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健全权益工作信息报送制度,推动各级积极向团中央权益网站和云青网报送活动开展情况。深化各级“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推动楚雄州、玉溪市专门学校建设,加强与省教育厅、州(市)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