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冶研雷锋精神
青春彩云南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7日
永不磨灭的冶研雷锋精神
云南冶金集团冶研新材料 张赛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是雷锋的精神和足迹,却从未远去。无论是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还是如火如荼的志愿者和青年突击队活动,在冶研处处都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力量。
他们都是小小“螺丝钉”
在冶金集团冶研新材料公司有这样一些人,把学雷锋当成一种工作生活的方式,他们常说:“我干不了大事,但是愿意从小事做起”。
锅炉岛的“老一辈”,业务能手赵雪畅,刚刚毕业时的他主动承担了项目部深井泵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厂区生活用水、清洗用水管理。那时无论阴晴,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都能看见他穿梭在深井泵,清洗厂房、主办公楼、食堂、检修厂房房顶的水池上面,他更像一只上了发条的陀螺,卯足了劲的旋转,默默地做足了本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向车间领导提出“将蒸汽锅炉机运系统中的无堵塞细碎机,定期进行电源线相序调整,从原有的锤头单边磨损,变成两边磨损”的建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建议改进,实现最大程度细碎机锤头使用寿命的延长,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
云南省劳模陈忠苑平时工作中他思考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自己十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和技术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2013年,公司“光伏创新工作室”成立,作为电工组组长,他把所有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通过授课、现场演示等方式传授年轻人,并先后带出7名徒弟,现在他们都已成为岗位上的技术骨干。除了精湛的技艺,陈师傅还乐于助人,同事们谁家的电器坏了,师傅二人总是乐此不疲地为他们修理,还自己掏钱在淘宝上买点小零件,来满足不时之需。
无论是80、90后的主力军,还是70后的师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践行着雷锋精神,也许一个两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在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之下,这样的星星之火必定会成燎原之势,感染每一个冶研人。
“锋”行冶研
雷锋精神对于冶研来说是一种精气神。
2016年1月23日、24日,曲靖市遭遇30多年来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出现道路结冰,冶研公司地处南海子冰雪严重的路段,接送员工的公交车无法通行,这给冶研公司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困难,为保证生产稳定、安全运行,公司各部门、分厂众志成城、迎雪而上,齐心协力奋战在一线,打响了一场抗严寒、保安全、促生产的攻坚战。连续值守24个小时的职工,没有一个人退缩。二分厂党支部书记顾国宝冷静应对安排私家车辆随时准备接应当班人员,并带领10余名接班人员冒着零下6度的低温,迎着风雪匆匆行进赶赴工作岗位。其他分厂的接班人员也都纷纷加入步行的队伍。冶研公司的干部员工在这个冰天雪地里,留下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动人画面——一分厂党支部书记李昆祥,今年已经53岁的他,不顾路面湿滑,带头组成私家车队往返接送夜班员工;生产调度人员何衍竹值守岗位48小时,是值班时间最长的一名员工,他在公司领导和生产部的统一指挥下,统筹安排生产任务,准确发出调度指令;后勤工作人员为加班员工送上热腾腾的饭菜和宵夜……忙碌的身影、坚毅的面庞定格成这个冬天最温暖的记忆。
连日的低温天气,职工生活小区内水管冻坏情况严重。听闻此消息,三分厂党工团立即组织倒班休息人员对居住在小区内的三分厂员工家庭冻坏水管进行抢修,对损坏的水管弯头、阀门、水表进行检修和更换,共计更换冻坏弯头、接头、水管、阀门、水表86处,让20多家住户的冷热水管路恢复了正常,抢修小组成了严冬里最温暖的一束阳光,照进晶苑花园小区。
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出现
近年来,冶研青年突击队发扬着“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出现”的精神,青年突击队的旗帜时常飘扬在现场的每个角落。
今年,为积极配合公司冷氢化项目建设,各分厂的青年突击队积极行动助力项目建设收尾工作。一分厂党支部连续开展突击队活动,针对精馏工序老塔区设备保护、管线隔断安装盲板、管道吹扫等展开突击,由厂领导带队分厂党员、团员组成的突击队,在冷氢化现场刺骨的寒风中,干得热火朝天。二分厂组织后处理岗位全体人员,对产品后处理洁净区域卫生进行了全方位“大扫除”。他们认真清理后处理工序的每一个角落,不遗漏一个死角,把“洁净是保障、质量是生命”的理念落实到岗位上。
时代在变,雷锋精神不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雷锋精神在冶研熠熠生辉,是我们凝心聚力的需要,更是实现每个冶研人梦想的需要。这精神,点亮了每个冶研人的心,更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