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大数据学院“寻找红色印记柯渡行”实践团赴寻甸、嵩明、富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青年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感悟信仰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砥砺初心使命,近日,云南农业大学大数据学院“寻找红色印记柯渡行”实践团队奔赴寻甸、嵩明、富民三地,通过实地探访、人物访谈、劳动实践等形式,重温红军长征历史,在实践中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厚植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image.png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先后走进先锋六甲长征纪念馆和鲁口哨村长征纪念馆,在展览中看到磨破的草鞋、带血的绷带等实物,大家深刻体会到“艰辛”二字的分量——那是红军“知难而进”的勇气。随后,实践团来到鲁口哨村长征纪念馆,伫立纪念碑前,队员们仿佛亲历当年红军整军待发的庄重场景,对长征中的战略智慧有了更直观的感悟。在寻甸柯渡镇,实践团成员不仅参观了中央红军曾经居住的房间、使用的工具,更在丹桂村村委会帮助下,采访了严怀兴、马发科、杨怀修三位老党员。老党员们结合亲身经历,将长征故事与乡村振兴实践娓娓道来,严怀兴同志为实践团队讲述了红军长征在丹桂村的经历;马发科同志抒发了当地居民在党领导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生活越来越好的感受;杨怀修同志带队在村中行走,就地讲授红军长征故事。队员们表示,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讲述,让长征精神从历史文本变成了可触摸的精神力量。活动最后一天,在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馆(复建自清代北邑碉楼),队员们了解到1935年、1936年红军两次途经富民的历程——4天行程280多公里,足迹遍布百余村寨,馆内沙盘与历史场景还原,让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再次震撼人心。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团队跨越三地,从历史战场到非遗展厅,从文物参观到田间劳动,完成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长征精神与文化传承的使命融入未来学习,以青年担当续写新时代的“长征路”。


编  辑丨徐百利

责  编丨胡   娜

审  核丨王薇淇
编  委丨石真灿
  丨云南农业大学团委

投稿邮箱丨41549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