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团委2020年“千校万岗”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5日

  2020年,共青团云南民族大学委员会在学校党委和团省委坚强带领下,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引导职能、组织职能、创新职能、服务职能、反馈职能,构建了共青团“五位一体”的就业精准帮扶体系,即: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养成体系、教育实践体系、教育服务支持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其中核心价值体系是导向,养成体系是手段,实践体系是载体,服务支持体系是基础,评价体系是重点。 

    

  一、挖掘共青团引导职能,打造就业核心价值教育体系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就业竞争力与职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进就业指导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邀请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校友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特别是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帮助学生认清严峻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创业信心,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就业困难状况和少数民族学生特点,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招聘负责人在相关政策解读、职业发展规划、求职实操攻略等方面开展了4次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做好步入职场的准备。 

   

 

 

 

  二、突出共青团组织职能,形成就业养成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的特色与优势,与就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增进交流,深化职业规划指导。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教育氛围,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适应性教育”习惯。聘请成功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和成功创业的校友,开设系列讲座,以短期讲学的方式参与大学就业创业教育项目,与学生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感受。开展劳动观就业观引导活动10场,累计近6千人次参加,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11场,累计近2万人次参加。  

 

 

 

   三、发挥共青团创新职能,完善就业实践体系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和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加大宣传相关政策和基层就业先进典型的力度,在毕业生参与基层就业项目的数量和服务范围上有突破。 

 

 

  二是拓展和建立长期稳固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就业见习有机结合,逐步让更多大学生在高校与社会间实现“无缝接轨”。 

   

 

 

  三是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进一步扩大和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中心,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搭建创业平台。 

 

 

  学校团委连续两年荣获“优秀西部计划项目办”称号,2020年共推荐25名同学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其中新疆专项4人;积极配合团中央开展“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统筹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共招募215名学生参与本次实习;学校荣获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称号;积极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20年共获得省级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7项,4个项目被推荐参与全国决赛。 

  

 

 

  四、提升共青团服务职能,强化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明确帮扶对象,完成情况摸底,全面落实就业精准帮扶通过团干部“一对一”、“一对多”定点帮扶,多渠道帮助学生就业。二是整合就业信息,推动人岗对接。整合各类就业信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主动公开发布,将帮扶岗位信息定向发布给受帮扶学生。三是实施“情感”就业工程,加强高校与校友、企业的联络,挖掘各行业校友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校友的推介作用,实行情感就业。 

     

  为了持续推进2020届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校团委积极与就业创业中心等相关部门和学院合作对接,召开“新疆西部志愿者”专场线上宣讲会2场,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月末招聘会3场,学院专场招聘会4场,全校27名团干部所联系的57名“建档立卡”学生全部实现就业;与学校就业中心一起,配合团中央、团省委及各级部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6场,参与企业数1025家,提供岗位3779个,覆盖毕业生6万人次。  

 

 

  截止目前,共实现1028名建档立卡贫困生成功就业,占学校2020届建档立卡贫困生总数的96.53%;积极探索二级团委书记直播推介应届毕业生,现已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开展推介会10场,共计推介“建档立卡”学生130人。 

     

  五、优化共青团反馈职能,建立就业评价体系 

    

  依托共青团组织的信息反馈,在学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团委及各团总支(支部)之间建立联系。一方面把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各学院团委考核体系,建立规范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创建就业创业教育二级示范团委,定期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示范交流工作,总结推广经验,发挥示范效应。 

 

  接下来,云南民族大学团委将进一步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及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思想引领、组织资源、情感引导及第二课堂等优势 ,增强就业服务意识,扩大信息交互渠道,为学生搭建高质量就业创业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学校打好“就业攻坚战”。